中考重点题型专题突破卷(六)
理化综合题
1.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
A.在远处闻到了花园里的花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足球,说明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C.水结冰体积变大,说明原子的体积变大了
D.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竖直悬挂起来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2.生活中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用煤炉取暖时,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可以用打火机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刀刃做得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D.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C)
A.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B.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D.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把樟脑丸放入衣柜里,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用分子的观点看,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轻质球A、B靠近时互相排斥,所以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镁是活泼金属,所以也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对物体做功,就要对物体施加力,所以物体受到了力,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 6.对如图所示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A)
甲 乙 丙 丁 A.甲: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B.乙:M管中水面上升,说明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0 mL
中考复习
D.丁: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对下列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是(D )
A.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二者发生反应会降低肥效 C.下雨天汽车要注意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较小 D.街道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熄灭,是因为它们是串联连接的 8.分类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B ) A.火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物质 B.青铜、黄铜、钢都属于合金
C.钳子、指甲刀、托盘天平都属于省力杠杆 D.橡胶、玻璃、金刚石都属于晶体
9.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治理雾霾的是(D ) A.露天焚烧垃圾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鼓励开矿炼铁发展地方经济 D.大力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
10.部分摘录小芳同学读书笔记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B ) A.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用不锈钢容器盛装食物,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C.在炎热的夏季饮用汽水后人体的pH会下降
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C) A.水、铜和海波都是晶体 B.铁、陶瓷、木头都善于导热 C.空气、矿泉水、粗盐都是混合物 D.羊毛、涤纶、棉花都是合成纤维
12.下列事实或说法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B)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戴口罩防止PM2.5吸入人体 C.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 D.新装修的房子经常闻到异味 13.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使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B.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C.保险丝烧断后,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油罐车尾部托在地上的铁链可以去掉 1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D) A.把体温计放到热水中消毒 B.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应安装在零线上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煤气泄漏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15.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C)
2
中考复习
甲:探究铁生锈乙:铅笔在水丙:用弹簧片将纸片打 丁:白磷在水下燃烧 与氧气有关面“折断”飞,小球落到原处A.铁钉不生锈,说明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铁不会生锈 B.铅笔在水面处看起来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C.小球具有惯性,没有飞出,纸片没有惯性被弹簧片弹出 D.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16.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D) A.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17.关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为了减轻质量,制造飞机要用强度高、密度小的合金材料
B.超导材料在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是制造各种高效能电热器的理想材料 C.有些半导体材料对温度很敏感,可用来制造热敏电阻
D.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它的很多性能都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18.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要先将游码拨到标尺最右端
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使用酒精灯时,用内焰加热
D.使用电流表时,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19.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
A.甲: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乙: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丙:图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①大,说明物体越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D.丁: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0.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D)
3
中考复习
A.甲实验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B.乙实验能够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丙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D.丁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1.纸锅能将水烧开但纸没有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若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是99 ℃,说明当时的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外焰(选填“内焰”或“外焰”)。
22.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时,投手用力将冰壶掷出后,由于冰壶具有惯性,它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一段距离;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重力对水平赛道上滑行的冰壶不做功;但它滑行时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因此它的动能会逐渐转化为内能。
23.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书包的背带做成双肩款式,是为了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饮料瓶盖外侧做有竖状凹凸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将窗户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它主要起到隔热和降噪作用。
24.如图,先关闭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压到试管中,然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瓶内的水沸腾起来。
(1)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挤入到试管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烧瓶内的水沸腾的原因是压强降低后,水的沸点降低。
25.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用塞子塞紧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气”。这是由于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温度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与摩擦生热改变内能的方式相同(选填“相同”
4
中考复习
或“不相同”)。
26.为了更好地对比红热的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实验现象,老师和同学们对铁丝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A、B两个集气瓶分别集满氧气和空气,瓶底预先留有等体积的少量水,并塞上装有相同电极的橡胶塞,电极上装有相同的螺旋状铁丝。进行实验时,将两瓶上的电极连接在学生电源上,打开电源并增大电压,直至观察到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对比实验成功,同学们将两个集气瓶串联(选填“并联”或“串联”)在电源上。
(2)A、B两瓶中的现象分别为A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瓶中铁丝红热,不能燃烧。
(3)A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7.如图所示,烧杯①②中有不同的固体,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此时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②中,观察到气球再一次鼓起,一段时间后不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
(1)若滴管乙中的液体是稀盐酸,则烧杯②的物质可能是活泼金属锌,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与前一空对应)。
(2)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先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的原因是烧杯①中的物质溶于滴管甲中的液体放热,瓶中压强增大使气球胀大,温度降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28.水果中含有果酸。如图所示,在水果中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