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声乐表演的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杨瑾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2期
【摘 要】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的重要渠道,不仅承担了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发扬传统文化任务。本文分析了现代高校民族声乐表演的特点,探索了开展民族声乐表演的实施建议,对高校民族声乐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 民族声乐 表演 途径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少数民族声乐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韵味,对了解和研究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民族声乐所具备的声情并茂是现代音乐表现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如何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更好地发挥民族声乐的表演特点和优势,传承和创新优秀民族声乐是每个研究民族声乐者所应关心的重点问题。
民族声乐表演要素的构成
民族声乐表演要素主要包含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形体姿态等,这些要素对民族声乐表演起辅助作用。我国民族声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后,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1.肢体语言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分为歌唱语言艺术及肢体语言艺术,其中肢体语言艺术主要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和传递歌曲内容和思想。肢体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美感表达,另一种是情感表达。
一是美感表达。美感表达主要体现在美感的多样性上,美来源于很多方面,利用肢体动作展现出的美能够提高表演者的艺术境界,将艺术和个体融为一体,而如何获得和提高这种美感,一方面在于表演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整个表演过程要自然协调,这样才能使观众融入表演中,调动观众的情绪和增加代入感。另一面是将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将内心所想、所思通过一个个肢体语言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是情感表达。除了美感表达之外,情感表达也是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语言的时候,原始人就开始通过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表达情感,这种大胆而收放自如的形式能够直接反映表演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深刻的记忆,是艺术表现形式中需要重点刻画和塑造的。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现表演者内心情绪和情感活动的重要方式,能够直接体现演员的各种特点。
3.身体姿态
在表演过程中,声乐主要是演唱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者的形体姿态非常关键和重要。形体姿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借物形体姿态,即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交流的形体姿态形式,如
扶墙,抛物等,这些利用道具增加的场景感和画面感,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生活体验。二是伴声形体姿态。伴声形体姿态是指利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非语言声音,例如敲击、哭泣、拍手等,把整个场景串联起来,从而使整个演出变得更加立体。
民族声乐表演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民族声乐表演的特点
一是表演形式多样化。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的声乐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是共性和个性兼备。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具有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同时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但其隐性特征增加了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难度。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掌握以及运用这种共性和个性,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也是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三是将民族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发展要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吸纳西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创新,从而使民族声乐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声乐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类似,具有时代性,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高校在民族声乐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继承和传扬的角度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加强学生认知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应积极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将精湛的演唱技巧融入民族声乐表演中,以实现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升级。
2.新时代民族声乐表演发展的方向
一是多元化。随着社会交流日益密切,民族声乐表演模式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它需要摆脱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实现多元化传播,这种多元化不仅是表演形式的多元化,更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二是永久化。传统教学的口口相传使民族声乐的传承受到很大限制,新媒体时代,教学变成了可移动、全天候的开放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有选择性地开展自我学习。例如,传统声乐表演的流逝甚至消失很大程度上因为保存手段的单一,而现在则可以通过录像机将所有的表现动作、表情细节全部录制下来,再经过反复调放和细节放大,使其成为传播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三是大众化。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特点是大众化,互联网技术和消费升级也是大众对艺术产品的消费升级。因此,民族声乐在表演形式上需要紧跟市场步伐和消费者需求,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将艺术作品带给大众,扩大艺术面,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声乐,以此推动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实现传承和发扬目的。
四是娱乐化。娱乐化是现在大众需求的一部分,晦涩难懂的艺术形式或者表演形式需要通过加工进行良性升级和改造,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促使民族声乐表演形式更加立体、生动,从而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
高校民族声乐表演的实施建议
高校民族声乐表演是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其组成要素、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结合高校民族声乐表演形式,具体给出以下几条实施建议。
1.提高学生发音能力
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来源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升级,其高亢、清脆的声音特点以及各种转音,对学生的发音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发音能力体现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是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练习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民族语言的发音能力,让学生通过揣摩掌握吐字方式,提高自身发音的准确性,这不仅能够展现语言特色,更能将民族特性、民族灵魂展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来说:一是利用现代多媒体展现民族声乐。要想使学生能够唱得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大量地对其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认真聆听民族声乐的发音特点,从而为自身发音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二是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错误的发音会导致整个表演缺乏灵魂,所以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音能力。
2.增强学生演唱技巧
声乐表演的核心就在于演唱技巧,演唱技巧决定了民族声乐的表演层次,甚至决定了整个表演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准确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民族声乐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民族文化,教师只有对民族的历史变迁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够感受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形式的不同,并且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时,能够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和传播传统文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演唱感染力。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声乐表演培训。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技术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综合水平,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声乐仪器测量和评定学生的音准和音高,通过技术纠正,不断提高学生演唱的准度和精度,并且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合理的途径,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
3.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是表演的重要环节,表演的立体感和鲜活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情感表达,情感表达主要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及形体姿态来表现。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这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加整个表演过程的代入感,实现更优质的表演。教师还应注意锻炼学生的肢体、面部及体态动作,在学生充分理解音乐情感色彩的基础上,鼓励其通过肢体、面部和体态等增加整个表演活动的立体感,不断提升表演层次,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灵感,在表演中融入角色,用肢体语言更好地表现作品。例如通过演出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体会不同肢体语言表现的不同感情,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好的表演者。
4.增加学生民族文化储备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储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表演内容更加丰富。一方面可以增加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民族文化,并采取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把传统民族声乐表演和现代表演艺术串联起来,这种表演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民族声乐的历史和来源,更有助于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民族声乐表演中。
5.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现代艺术表演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教师可将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融入表演活动中。一是利用校园文化开展民族声乐表演活动。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节展现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和展现自己,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