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2.1 拓展阅读一: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A. 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
1.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你好、我好、世界好 2. 经常能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 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 保持灵活的态度(心理弹性较大)
6. 有创意和灵活感(而非僵化、自我束缚)
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俱进、乘风架浪的能力 7. 对很多的事情都有兴趣
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学习工作
9. 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
10. 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我不会……,我不能……”) 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 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试试看”) C. 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 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 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 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 良好的时间管理
18.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任务管理)
D. 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定位 19.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 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 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 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 23. 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能力界限
24. 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 明白情绪取决于本人的信念系统 26. 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 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 关心别人的感受
29.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例如焦虑、恐惧) 30. 能够接受失去
F. 人际沟通——有效地与他人相处 31. 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参考.资料
.. .. .. ..
32. 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 33. 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处 34. 能够妥善应对别人的不良行为 35. 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 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
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因素极为复杂,先天与后天、内在与外在、必然与偶然,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在诱发因素与结果之间几乎不存在因果关系。经过多年研究,可以确定一些与健康相关程度较高的因素,形成了解释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模式。现有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大模式或三大视角:生物—医学的模式、心理—行为模式、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注重遗传、解剖生理结构、生化、 中毒感染、内分泌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交互影响,这是分析健康问题的成因时,需要考虑的基要因素,这些也是我们要维护心理健康首要关注的因素。
?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遗传性状,而每一个人都与他的直系亲属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从共同的祖先继承下来的最大遗产。遗传基因为个体健康打下了基础,也为确定遗传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借鉴。正如你的肤色、身高、体型、毛发、眼睛可能从上一代遗传一样,健康的特征也会代际相传。如果某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患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的人数较多,那么他(她)可能因此成为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员。 ? 对家族的追踪调查和对双生子的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遗
传基因与子女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如智力低下、多动症、癔病、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都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上海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患有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的亲属高出6倍。此外,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也与家族病史有相关。
?
随着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遗
传因素影响的疾病是相当广泛的。掌握了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就可以利用遗传学理论来尽量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者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研究基因缺陷与疾病的关系。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到哪些疾病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开辟了用基因修复等方法对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广阔前景。 ?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只是个体的健康起点,它仅仅决定
了潜在的可能性。健康的基因不能确保健康的生活,遗传缺陷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导致疾病。基因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导致个体的健康结果。
创建家族健康树分为三个步骤:
参考.资料
.. .. .. ..
画出家族结构 记录家庭成员的信息 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2 生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心身因素的交互影响
虽然我们习惯的说法是“身心健康”,但事实却往往是病由心生,“心身疾病”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状况是心身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长时间的焦虑、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导致失眠、心跳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这类情绪在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甲亢等心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癌症的普查工作中也发现,心理因素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也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疗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健康的心态很难保证身体的康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则是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心态积极的人,善于自我调节,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平和、愉悦的状态,善于平衡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身心松弛有度,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理经常处于愉悦状态,身体机能也会处于良好状态,使人远离疾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汤姆斯和贝兹博士曾对医学院的一批学生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他们从1948年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验,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把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处事谨慎、情绪稳定、安静、容易知足等;第二类的特点是活泼、开朗、轻松、自在等;第三类的特点是情绪易波动、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期望值较高、总不知足等。到1978年,他们对这些人的健康纪录进行检查分析,发现第一类人患有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的人数比例为25%,第二类为26.7%,第三类则为77.3%。说明不良性格特征会使人有更多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会,因此会对健康产生更多的负面作用。
美国两位心脏病专家莱.路曼和迈.弗里德曼研究了性格特征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他们根据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A型性格的人比B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的论点。A型性格的特点是: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做起事来不知道休息,生活节奏快,性子急躁,缺乏耐心,容易发火;B型性格的特点则正好相反:性子温和平静,容易知足,做事从容不迫,很少发火。他们分析了113例冠心病患者的性格,发现属于A型性格的人有80例,占总数的71%。事实上,弗里德曼本人原先就是一个典型的A型性格的人,而且为此患了心脏病,自从发现了其中的联系后,开始注意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与方式,结果从A型性格变成了B型性格,此后他的心脏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2. 生理因素导致心理异常
个体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身体发育受到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有可能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胎儿期,母体的生理指标异常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胎儿。例如,孕期营养缺乏、患病及服用药物、情绪不良等都可能对胎儿的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母亲孕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日本学者用妊娠母鼠做实验发现,把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1/10,出生小鼠的体重将减少23%,脑细胞
参考.资料
.. .. .. ..
将减少20-30%。出生是一个人从寄生状态到独立生存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新生儿的各种组织器官非常稚弱,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母亲分娩异常,如早产、难产、窒息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脑组织损伤,从而导致心理异常。有关研究表明,7%—11.76%的MBD儿童与分娩异常有关。
成长过程中患病,或身体受到物理性作用而引起的伤害,例如持续高热、炎症、生理变态反应、机械性外伤、电伤、放射性伤害、热伤、烧伤、冻伤等,也有可能导致脑组织机能活动环境异常、脑组织受到侵害,对脑的局部或全部机能发生干扰或破坏作用而引起心理异常。一些对脑组织有影响的疾病如脑炎等疾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导致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和幻觉等。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脑裂伤、脑水肿、颅内出血等症状,也可能导致脑功能的异常。
来自于机体内外的有毒化学物质在引发身体病变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心理异常反应。其中一类是外来毒素,例如,铅、砷、汞、锰、二氧化碳,汽油、甲苯、有机磷,兴奋剂、麻醉剂、镇静安眠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及一些精神类药物等等。另一类是由于某些系统性疾病使正常或异常代谢产物在体内聚集所致的内生毒素,常见的有糖尿病性昏迷、尿毒症、肝性脑病等。
3. 内分泌与心理健康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许多腺体组成,腺体把一些化学物质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那些被释放的化学物质就是激素。激素被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影响我们的内部活动和外部行为。在压力情境中,肾上腺分泌会增加;在情绪高度紧张和记忆形成时,激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愤怒和害怕与不同的激素分泌有关;肾上腺性激素的分泌直接影响个体的性特征发育,一些青春期或更年期的情绪问题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若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理活动。如甲状腺功能过盛,会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除发生眼球突出、心悸、手颤等躯体症状外,还会使患者出现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心理症状。甲状腺功能不足则使儿童出现呆小症,使成人出现粘液性水肿,会引起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
3.从心理—行为的视角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1 心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状态不完全取决于人生中有什么样的境遇,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境遇。事实上,人们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人人都会面临压力、痛苦、冲突、危机、快乐、幸运,都会经历顺境和逆境,每个人的应对方式、对于人生的体验、领悟却千差万别。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功能状态的良好,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关键因素在于各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了解了这部分因素,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调控自己的心态。
参考.资料
.. .. ..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