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大总结之名
词解释部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心理学考研大总结之名词解释部分
1、心理学(2002.4)(2004.4)(2009.7):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2010.10):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2006.7)(2007.4)(2009.9):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2009.4):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11、随意后注意(2007.10):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2、生物节律(2008.4):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3、日节律(2005.10)(2010.7):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4、感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2002.1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使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6、感受性(2005.4):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7、感觉阈限(2005.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8、社会知觉(2002.4)(2006.10):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9、超感知觉(2004.4):通过不同于人类感观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20、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jnd.
21、视觉适应(2004.10):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2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4、晕轮效应(2004.4):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5、社会刻板效应(2007.10):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6、记忆(2002.10):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7、学习(2003.4)(2004.10)(2008.7)(2010.4)(2010.7):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28、接受学习(2006.10):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