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点:有控制组、前后测比较,一定程度控制选择偏差等,提高研究的内在效度;对比效果。 (3)缺点:①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影响实验效度;②有前测,前后测交互作用。 )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 每大题30分,共90分。 (总题数:4,分数:120.00)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三(2)班品德与社会课的话题是“维护公共秩序”。倪老师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便调查的场所。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从这七种场所的调查中概括出公共场所的一般生活规则,作为集体作业提交,并在班级里交流。
小明所在的小组恰好有七位同学,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小明就住在剧院附近,还有亲戚在剧院上班。他自告奋勇,承担剧院调查的任务。小刚说他周末恰好会跟爸爸去看球赛,顺便可以了解体育馆的观众守则。另外五位同学则分别负责调查社区服务中心、公交车站、超市、医院和图书馆。
小明发现其他小组采取了类似的分工,他把各组去剧院调查的同学叫到一起,组队进行调查。小明的姑妈接待了调查小组,她告诉孩子们:观众来剧院观看演出要准时入场,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万一迟到早退,必须在演出间歇进场退场。观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不能随便鼓掌叫好,不能吃东西,不能拍照,不能接打电话,手机必须静音……剧院宣传与推广部的负责人还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出儿童剧,让他们现场体会看戏规则的道理何在。出了剧院,小明发现剧票的背面就写有《观众守则》,但是没有提到姑妈所说的“坐中间的观众尽可能先入座,坐两旁的观众稍后入座”之类的礼仪。一位同学说,幸亏有小明姑妈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到书面规定之外的一些公共生活礼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维护剧场秩序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大多数情况下,小组成员都能迅速达成共识,但在“保持安静”上发生了争论。小刚说:在体育馆看球赛时不一定要保持安静,反倒可以呐喊鼓掌吹号击鼓,为球队加油助威。小刚的异议令人不快,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所以在小组研究报告中,除了陈述一般规则之外,还讲到了一些例外。
这份研究报告获得了全班最高分。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全组欢呼雀跃,一一跟小刚击掌相庆。在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大家多少有些嫌弃小刚,因为他调皮捣蛋,老是给小组制造麻烦。这一回,大家对小刚刮目相看。没有想到小刚不同寻常的发现,他在讨论中坚持的不同意见,居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小刚兴奋得满脸通红,心里乐开了花,他突然意识到今后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赢得同学的尊重。他的父母听了他的讲述,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鼓励他改正缺点,用良好的表现在班上树立威信。
小刚妈妈悄悄地给倪老师打电话,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倪老师放下电话,陷入沉思。她终于明白小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原来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关注,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她脑海中迅速酝酿…… 请回答:(分数:30)
(1).分析教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与方法。(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与方法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材料中第一段中,倪老师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便调查的场所,对学生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任务。
其次,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材料中第二段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并在演出结束总结遵守的行为规则。教师与家长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中小明姑妈接待调查小组,告知孩子注意事项,引导孩子遵守秩序。
然后,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材料中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同时小刚也提出异议,讲到一些例外情况。
最后,反馈结果。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鼓励学生爱学、会学。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她的脑海里迅速酝酿。 ) 解析:
(2).评论教例所显示的教育效果。(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 解析:
(3).结合教例论述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内涵(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外延(教育所指的对象范围):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 解析:
54.请分别阐述孔丘、荀况和韩愈的教师观,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侧重点的变化。(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孔子的教师观: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2)荀况的教师观: ①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②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
当教师的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年高而有威信,具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善于讲解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以浅显的话语加以阐发。此外,还要善于辩论,批评不仁之言。至于一般的传习学问,不在其列。 ③师生关系
首先,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其次,鼓励学生后来居上,勇于并最终超过自己的老师;最后,他片面强调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主张\师云亦云\。 (3)韩愈的教师观 ①教师的意义
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尊师即卫道。 ②《师说》的内容
提出教师的任务。传道:传儒家仁义之道;授业:授儒家经籍之业;解惑:解学生道、业之惑。其中,传道是首要任务,是目的,授业与解惑只是过程与手段。 提出教师标准。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提出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即: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一思想不仅说明教师不是万能的,而且也有教学相长的含义。 其侧重点的变化
孔丘:教师的本职;荀况:提高教师的地位;韩愈:继续提高教师的地位。
(1)孔丘:春秋末期,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得到确认;政治上,王权衰落,权力下移,社会动荡;思想上,传统观念动摇,新思想在萌芽。
(2)荀况:荀子抬高教师的地位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既与其\性恶论\有关,也反映了战国末期要求集权统一的趋势,从教育发展本身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3)韩愈:一是师道即君道,尊师即忠君,这是深层因素。二是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势日衰,学校教育也随之衰落,使儒家师道观日趋淡化。三是科举使文学的地位逐渐超过经学。 ) 解析:
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路易斯是一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他有好几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现在,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
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他说,自己在四年级时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他觉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
安置在“差”生班里。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
戴莎老师问他:如果辍学了你会做什么?路易斯说: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工。他们既有钱花,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后就可以四处游玩。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话,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费时间。
在仔细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过这种帮助,现在发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交流,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实习等。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戴莎老师还告诉他:“我们只关心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师说:“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 请回答(分数:30)
(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自我效能感水平:很低,习得性无助;
②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班杜拉,互动观即交互决定论,学习受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坚持多因素(个人、行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学习行为的观点。
③分析:在校经历(好几门成绩不及格、学习上遇到了很多麻烦、很无助)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引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 解析: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消极、负面的影响→辍学; ②观察榜样,获得替代经验,负面强化; ③替代经验,负向地激发了其辍学打工的动机。 ) 解析:
(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用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言语劝说(正面表扬与负面惩戒提示,可信度,他人经验的支持说理); ②替代经验(告知、亲见、预期);
③设定目标(合理、能够实现的;具体的,有明确评估的;有一定挑战的;长远目标分割为较易实现的子目标)。 ) 解析:
II.某研究者欲对某县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他计划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个规模大约为80人的“初中科技夏令营”上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请回答:(分数:30)
(1).指出该研究在取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分数: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问题:样本代表性不高。
理由:抽样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避免取样偏差。 ) 解析:
(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之前,研究者需要从若干维度分解研究课题。试为这份学生问卷设计至少四个维度(指标)。(分数: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维度:
①时间:在校时间的课业负担;离校后课后作业负担;每天晚上休息时间(睡眠时间);课余自由支配时间;
②作业:不同或单科的作业量;难易程度;所耗费的时间; ③教师:教师作业评判,对各个学生的作业负责度; ④家庭:父母作业指导,关心度,帮助程度;
⑤效果:对自己的成绩的影响,对自己个人发展的影响等。 ) 解析:
(3).下面是该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的四个问题,请指出各自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 你的作业题和考试题难吗?
② 你不认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不可行的吗? ③ 你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
④ 专家认为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实现。你认为应当增加作业量吗?(分数: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判断:
①错误: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 ②错误:问题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③错误:问题用语通俗易懂,容易回答。
④错误: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