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最为有利的。
关键词:儿童;个性特征;教养方式;相关
儿童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原因复杂。通常认为,个性是由遗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现研究资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影响重大,引起精神卫生与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就父母养育方式研究颇多,分为不同的类型。对儿童个性的评估也存在不同的方法,将个性分为不同的维度,但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个性有何关系以及相关程度如何?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针对儿童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抽取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六年级34名同学进行研究。调查对象包括男生 人,女生 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小学生及其家长两方面进行相关的问卷研究与分析。
二、儿童个性发展情况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活动结构。包括了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和能力、动机、理想、兴趣、信念和人生观,还包括自我意识。
儿童的个性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儿童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其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度过的。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儿童以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的信仰、价值观等社会化目标都是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以高度个性化了的、有选择的形式传递给儿童的。父母本身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宗教信仰、成就动机、性别的价值标准都会强烈地影响他们的后代。当然,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
此次针对小学生发放的问卷,主要以48题与个人特征有关的描述,让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及符合程度进行回答。从回收的问卷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三、父母教养方式概述
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ears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他认为在家庭内部,温暖和控制的平衡是极为重要的。Bauinrind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
(l)专制型:用一套行为标准去要求和改变孩子.这样的父母崇尚服从,相信惩罚可以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孩子对行为标准的正确性有所怀疑。
(2)权威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也相信孩子应该依规矩行事,但允许合理的讨论,他们愿意与孩子交流思想与意见,并且相信自己也有错。
(3)放纵型:这种父母不为孩子设立行为准则,也不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认为孩子本身就是规则。
此次针对小学生家长发放的问卷,主要以与家长行为有关的31题,让家长会根据实际情况及严重程度进行回答。从回收的问卷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四、儿童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的个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素质不同、职业不同,以及对子女的期望不同,造成了每个家庭采取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也不同。家长的期望、爱护、教养态度等教育因素,对儿童个性雏形的形成至关重要。
1、儿童的个性发展取决于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不但为儿童创造了生活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满足其物质需求,而且给他们以父母之爱,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求。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所以享有充分的父母之爱,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比物质环境更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鼓励,有助于建构儿童的自信心、道德品质、智力、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相反,对孩子漠不关心、拒绝、粗暴、冷漠的,对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不于理睬、满足
的态度,就会阻碍儿童安全感、自信心、良好情感和品质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更会阻碍儿童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儿童的个性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与家长教养方式的联系。 在以成人为中心的家庭中,儿童的家庭地位往往处于顺从、依附和被动的位置,这就容易养成儿童顺从、听话、胆小、退缩、懦弱的个性;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中,儿童成为家中的霸王,全部成人围绕着孩子团团转,成人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为所欲为,这就形成了儿童的自我中心、自私、任性、霸道、不守规则,或者造成过分依赖、无能的个性;在民主、和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既尊重儿童的合理要求和生活方式及见解,也注意培养儿童独立、自信、讲道理、勤思考的个性。
通过对小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对家长行为的问卷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专制型父母及其绝对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专制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这将会造成孩子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果父母常持拒绝冷酷控制的态度,将会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或有反社会行为。
放任型的父母及其宽松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则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民主权威型的父母及其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父母会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子女具有权威性的管教方式,可以训练子女独立,具有责任感和自制力,并且能促进子女思维的发展,因而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能独立思考、勇于行动、自信果断。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为的适当自由和对独立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儿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