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 信息技术(初中 第二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 信息技术(初中 第 二 册) 《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 VB 程序设计初步》第三节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 VB 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常量与变量、表达式等基本要素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教学重点:

1 、 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赋值语句格式及功能。 2 、 变量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 、赋值号的理解 2 、变量的命名规则。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次教学的学生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程序的作用、对 VB 程序设计有简单的认识;但对 VB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了解甚少,对程序代码中出现的各种要素比较陌生,因此对程序代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还不太清楚,对程序要完成的功能也不太明白。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 、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常量、变量、表达式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赋值语句功能。 ( 2 )熟悉变量的命名规则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 2 、过程与方法

( 1 )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通过比较、观察、分析和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 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四、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故结合程序实例来介绍,通过讲解、观察、比较、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对程序中的语句分析,让学生了解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尝试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程序,从中体会程序的作用和编写的一些要求。

课堂上采用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媒体选择:

1 、多媒体网络课室、多媒体网络平台 2 、大屏幕投影 六 、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从简单的计算“圆的面积”的程序作为引入,通过分析程序中语句的组成,讲解常量、变量及表达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各个组成要素在程序中的作用,并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引入

教师教学

同学们经过上两周的学习,已初步接触过了 VB 程序,编写程序就好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每篇作文的组成都会有不同的词语、句子、段落,这是构成一篇作文的基本要素,而我们编写程序也一样,程序也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程序的基本要素》 学生观看程序,并思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r = 1000

通过简单的程序引入,使学生更易接受并理解

s = 3.14 * r * r Print \圆的面积是: \End Sub

同学们试一试,看这段程序到底有什么作用? 老师巡堂指导,并解决个别学生的操作问题

新课:程序的组成

新课:赋值语句

解释:

“ r = 1000 ” 这个语句,在程序里我们称为“赋值语句”。中间的“ = ”不是数学上的等号,是赋值号。

问:在这里把什么赋给什么? 作用:把赋值号右边的数值赋给左边的 r ( 有方向

任务一:学生上机运行程序,并总结程序的作用

总结程序的作用:计算圆的面积问:程序的组成?(有五行) 在程序里面每一行我们称它为一个“语句”,也就是说这个程序共有五行语句。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个程序都是由若干行语句所组成的。

但是大家看到,每一个语句的结构都不相同,意义也应该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r = 1000 ” 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

学生自行体验程序的作用,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听老师讲解,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划书)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设问,让学生认真思考,调动积极性

明确相关概念

性,从右往左)

问:在这个程序中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 还有哪个语句也是赋值语句呢?( s = 通过观察、对比程序,启发学生的思维

3.14 * r * r ) 新课:“常量”的概念

新课:“表达式”的概念

引入:变量

在这两个语句里,除了“ = ”外,还有什么组成?( r 、 1000 、 s 、 3.14 * r * r )

“ 1000 ”是什么?(圆的半径) 在计算的过程中,这个值会变化吗?

我们把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固定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看第 2 个语句,右边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式子。这个式子在程序中是干什么用的?与数学上的一样吗?(意思一样,写法不同)有什么不同?( * 号)。 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公式或式子,在 VB 里面称为“算术表达式”。 “ 3.14 * r * r ”就是一个算术表达式,“ * ”是它的算术运算符,在 VB 里面还有其它的运算符号与我们数学上面所学的不一样,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请同学们思考:

刚才说过这是个赋值语句,在这里是把整个表达式直接赋给 S 呢?还是把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赋给 S 呢?

问:放在 r 里的值是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赋给它不同的值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任务二:计算半径为 2000 的圆,如何修改程序?计算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不同组成要素的理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加深

新课:变量的概念引入:变量名

新课:变量名及其命名规则

变量:是一个存储单元,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值。(相当于一个碗,可盛放不同的东西)

问:程序中还有哪个是变量?( s )

老师巡堂指导,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看下面这段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r = 1000 s = 2*3.14 * r

Print \圆的周长是: \End Sub

问:程序有没有错?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周长一般用 C 表示)

问:变量是否可以换不同的名字?

半径是 3000 、

4000 、 5000 的圆呢? (学生上机试验,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的提问)

任务三:计算圆的周长,如何修改程序? (学生上机试验,并可让个别学生演示他们修改的程序)

学生思考回答 理解

通过比喻,方便学生理解

通过与数学上的使用习惯,过渡到变量名,帮助学生理解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 信息技术(初中 第二册)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VB程序设计初步》第三节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常量与变量、表达式等基本要素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教学重点:1、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赋值语句格式及功能。2、变量的命名规则。教学难点: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9sy88nbm4bptb11x4w7g2499iozz00ml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