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首次入围的冰岛队表现出色。原来冰岛室外球场每年只 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踢球,现在冰岛政府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建起了许多室球场,人们全年都可以踢球。结合图1,完成l~2题。
1.原来在室外球场踢球期间,当地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球员正午的日影逐渐缩短 A.石油
B.煤炭
B.全天可沐浴在阳光下踢球 D.昼夜长短的差异先增后减 C地热
D.水能
2.推测现在该地建起的室球场利用的主要资源是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一般将城乡间地面气温的差值定义为城市 热岛强度。图2为我国某城市市区和郊区年平均小时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5题。
. . .
.
3.根据图文材料判断
①甲——市区②甲——郊区③乙——市区④乙——郊区 A.①③ A.
B.①④
C.②③
D.新疆
B.夜晚较白天近地面的风力减弱
D.②④
4.该市可能位于
B.
C.
5.关于该市热岛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较夜晚市区气流上升旺盛
C.市区加强绿化利于热岛强度降低 D.郊区发展工业促使热岛强度增强 图3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6~8题。
6.此时该区域的锋面数量较之前发生了变化,可能是 A.甲、乙锋面合二为一
B.甲、丙锋面合二为一
C.乙、丙锋面一分为二
D.甲、丙锋面一分为二
B.先乙锋面过境,后丙锋面过境 D.先甲锋面过境,后丙锋面过境
D.台风
7.天气预报预测P地气温将要先升高再降低,说明P地 A.先甲锋面过境,后乙锋面过境 C.先乙锋面过境,后甲锋面过境 A.春旱
B.洪涝
8.图示天气系统在该区域春季活跃,人们应注意防御
C寒潮
纳米布沙漠(见图4)是一个凉快的沿海沙漠,在其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 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据此完成9~10题。
. . .
.
9.纳米布沙漠成为凉快的沿海沙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①挡风 A.①②
B.大气环流
C.洋流
④防沙
D.②③
D.地形
10.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上主要原因是
②抗晒
③防虫
B.③④
C.①④
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城市公园绿化景观照片,拍摄于2024年11月20日。拍摄当日, 走进公园,能看到一座座用草毡子搭起的小草房,里面住着法国冬青(常绿树木),附近草坪上铺满枯黄的树叶(见图5)。据此完成11~13题。
11.当地自然带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防风
B.防涝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D.防寒
12.该地给法国冬青“搭房子”的目的是
C.防旱
13.作为城市景观植物,与法国冬青相比,该地乡土植被 A.美化环境更好 C.维护成本更低
B.涵养水源更好 D.净化空气更强
图6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示区域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地势东高西低
D.地势起伏较大
15.影响图中城镇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 .
.
A.气候 B.河流 C.交通 D.资源
16.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如图分布的原因有 ①建设工程量小 ②洪水灾害威胁小 A.①②③
③地质灾害威胁小
C.①③④
④耕地资源占用少
D.②③④
B.①②④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地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7为我国部分省、市不同时期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根据图示资料可知
A.沿海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一直下降 B.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增长 C.北京和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增长 D.和常住人口增速先降后升
1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两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A.产业转型升级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19.导致图中2014—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B食品价格大增
新城市主义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米(步行5—10分钟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图8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20~21题。
20.步行化城区设计,有利于解决的城市化问题是
A.城市用地紧,住房困难 B.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C.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差 D.人口集中,就业压力较大 21.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规划设计适用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产业调整规划 C.大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规划 京东集团同浦江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
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和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图9为猕猴桃从浦江县到消费者
. . .
.
手中经历的主要环节。据此完成22~23题。
22.“互联网+野生猕猴桃”形式对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扩大了市场销售围 B.增强了农业科技使用 C.增加了交通运输成本 D.增加了仓储保鲜成本 23.京东集团选择浦江县试水“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府政策支持 B.交通运输便利 C.农业科技发达 D.信息网络畅通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竹编包装是近年来兴起的代替金属、塑料的新型材料包装。据此完成24~25题。 24.和金属、塑料包装相比,竹编包装
A.价格低廉 B.绿色环保 C.经久耐用 D.携带方便 25A.从经济角度看,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竹编产业,有利于
A.脱贫致富 B.促进就业 C.传承传统文化 D.生态环境保护
第Ⅱ卷(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卷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一15℃,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一30℃。在生长初期和营养生长期,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和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在正常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贺兰麓葡萄酒是贺兰麓地区采用自产优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凭借独特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成为国外知名的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图10示意贺兰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1)与相比,说明贺兰麓地区有利于葡萄生长的气候条件。(4分)
(2)与贺兰麓南部的大多数洪积扇相比,分析甲地洪积扇葡萄种植的有利条件。(4分) (3)至2024年,该地区已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分析该地葡萄酒庄分布众多
. . .
.
的原因。(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超级锂电池,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美国特斯拉在美国华达州兴建了超级电池工厂(见图11)。它制造电池所需的钴、石墨等原料来自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来自日本。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电池生产、回收过程在一个工厂完成。整个工厂的屋顶及周边山坡都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除了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也在应用围之。
(1)简述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能源供应多元化的原因。(2分)
(2)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使用的原料和技术分散在世界各地,而整个电池产业链集聚在一个工厂。说明其对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的意义。(6分)
(3)分析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对华达州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道知床半岛的罗臼是著名的渔港,以渔业和观光业为主。这里至今还保持着原始面貌,遍布火山群,覆盖着广袤的原始森林,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每年冬季,都有以捕鱼为食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自勘察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来到罗臼越冬,当地人有冬季补饲海鸟的习惯。图12为知床半岛附近区域图。
(1)说明该地遍布火山群的原因。(2分)
(2)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角度,说明图示区域渔场的形成原因。(4分) (3)分析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到罗臼过冬的原因。(6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湖(见图13)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部,湖西岸和北岸
. . .
.
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湖流域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分析形成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5分)
(2)分析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4分) (3)简述湖东部沙岛湖的形成过程。(5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