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浅谈“一起”与“一齐”的异同
“一起”与“一齐”这两个语言单位,由于语音相似,又都具有相同的组成要素“一”,并且意义与语法功能也有相近之处,导致在语言实践中,它们两个的使用出现了很多混淆现象。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准确使用这两个语言单位,便于更好地表达与理解,我们辨析“一起”与“一齐”的异同如下。
语音方面的异同
“一起”的国际音标是[i55 t??i214],“一齐”的国际音标是[i55 t??i 25]。根据“‘一’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yì’”的变调规律,两者中的“一”都变调为去声,“一起”实际读音就变成了[i51 t?i?214],“一齐” 则读为 [i51 t??i
25
]。两者的音质是相同的,区别在于[t??i]中[i]的去声与上升的音高变化不同。
语义方面的异同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版,2003年,北京)中“一起”
的释义共有三项:①同一个处所;②一同;③<方>一共。“一齐”的释义只有一项:副词,表示同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两者的语义区别比以上《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区别还要复杂,“一起”与“一齐”虽然都有“一同,一致”的意思,都能表示不同的个体一同或一致地进行同一个行为,但同时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一齐”常用来表示时间上的“一同和一致”,而“一起”常用来表示空间上的“一同和一致”。例如:
[1](周瑞家的和刘姥姥)说着一齐下了炕,打扫打扫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随着周瑞家的,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红楼梦》第六回)
[2]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兰家坪了。(《记一辆纺车》吴伯箫)
例[1]中“一齐”,指的是“周瑞家的”与“刘姥姥”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做出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了“下炕”的动作,例[2]中“一起”指的是“纺车”与“一些书籍”两种事物被留在了同一空间。前者强调个体行为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后者个体行为在空间上的同一性。
第二,“一起”能表示数量,解释为“一件,一次,一伙”等,“一齐”没有这种意思。例如:
[3]贾珍回道:“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想必昨日得了一半。”(《红楼梦》第十七回)
[4]我将这文卷看几宗咱,一起犯人窦娥,将毒药致死公公。”(《窦娥冤》第四折 关汉卿)
[5]一面说着, 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例[3]中“一起”指的是“工程”的数量“一次”,例[4]中“一起”则是表明案件的数量“一件”。例[5]中的“一起”指的是男女各“一伙”。
第三,“一起”还可以重叠使用,形成“一起一起”的形式,表示很多人分组重复一个行为。“一齐”是绝对没有这种用法的。例如:
[6]一面说着, 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例[6]中,“一起一起”是说按男女分成两组,分别连续行礼,重复“行礼”这一行为。
第四,“一起”还有“一旦发生”的意思。例如:
[7]是犹秋蓬恶於根本而美於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说宛·敬慎》 刘向)
例[7]之句,可以解释为“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根已经烂了,而枝叶蓬大,秋风一旦吹起来,就能连根拔起。”这里的“一起”很明显指的是秋天的风“一旦吹起”。
第五,“一起”还能做“开始做、兴起”之意。例如: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8]宝钗道:“… …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 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9]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红楼梦》第七十回)
例[8]中“一起”是“开始写”的意思,例[9]中“一起”是“开始建立”的意思,这两处都是动词短语。 第六,“一起”还有“一共”意思。例如:
[10]先生每月的收入一起有四十五块两毛五了。(《皮带》 张天翼)
例[10]中“一起”的意思是“一共”。
语法方面的区别
“一起”与“一齐”这两个语言单位都可以做副词,这是它们最大的相同点,“一齐”只能是一个副词,在句子中只能充当状语,没有第二种情况。而“一起”就复杂得多。
第一,“一起”可能是词,也可能是短语。在表示“一同;一共”等意义时,它是一个词,一个副词;做“开始、兴起”之意讲时,它也是一个词,一个动词。在表示“一次、一件”等数量意义时,以及在表示“一旦发生”的意义时,它是一个短语,前者是数量短语,后者是偏正短语。
第二,“一起”可以做很多种句子成分,例[2]中的是状语,例[7]中的是谓语,以及下例中:
[11]这样,手指和飞快的刀碰到一起,就难免流点血什么的。(《正红旗下》老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