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拖延症|重度拖延症怎么办》
“拖延”(procrastination)在心理学领域是指人们即使知道拖延的不良后果,仍然主动维持不作为状态的行为,即人们主动的把今天或者当下想做的、该做的事情,拖到以后再做。原本两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工作,被一拖再拖,而在拖延的这段时间里大多数人也只是一边焦虑一边无所事事,导致该做的没做好,想做的没时间,心理还饱受煎熬,一刻不得轻松。那么拖延症还有的救吗?其实,拯救拖延症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掌握时间管理方法。
有无时间管理的两种生活方式
认知心理学将拖延症分为四种类型:1)期限拖延:面对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任务时产生的拖延,比如下周要交的报告,半年后的毕业论文,这种拖延是有期限。2 )个人事务拖延:与个人提升有关的任务,类似于“一年内读50本书”“学好英语口语”没有明确起始时间的无期拖延。3)简单事务拖延:日常中那些不想做的事务,比如说老板给你的工作,在菜鸟驿站存放了三天的快递,明明是简单的任务但是就是不愿意马上做的拖延。4)复杂事务拖延: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构成,比如早期家庭经验等。
其次,拖延症的深层原因有以下五点:1)你害怕应对别人的期望,表现的太好或者太积极意味着你可能相应的要承担更多责任,被老板分配更难更复杂的任务,并且会不断提高对你的期望让你疲于应对。2)你不自信又害怕失败,“既然做不好不如不做”,人们总是想等“准备好了”才开始做事,开始做意味着要面对自己能力不够,做得很辛苦的事实,如果拖到最后,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归为时间紧而非无能。3)完美主义:一定要做好的要求让每一个任务都变得十分庞大而复杂,因此每当你想起这个任务时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无限后推。4)自我谴责:那些习惯拖延的人还没开始拖延就已经开始不断的自我谴责了,而研究表明,经常自我评批反而会加重拖延症状。5)注意力容易分散,被各种诱惑吸引无法集中注意力,追求刺激感。在人类朝不保夕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学会对短时诱惑的偏爱,相较于未来的成功大脑更喜欢拖延不工作的愉悦刺激。
最后,应该如何拯救拖延症呢? 1)
学会设置目标时限,研究发现同一个时间跨度,如果用天来表示,人们会更有紧迫感。比如 “有半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任务”和“有15天的时间去完成任务”相比,人们更容易开始执行任务,因为你会觉得“天”比“月”更短,截止日期离得更近,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个更明显的DDL,学习时间管理课程还能掌握更多这样实用的小技巧。
2) 学会分解,识别任务。把看起来复杂无从下手的任务分解为有时间限制的,
可完成的简单任务。将繁多的事务分类先做紧急、重要的事情,做好精力管理,平衡工作与生活,重建生活方式。 3) 4)
易效能作为国内知名的时间管理教育机构,专注时间管理课程四年,三大核心理念,六大课程,创始人兼课程导师叶武滨老师带你学习时间管理方法,拯救拖延症,走出无序、疲惫、拖延的线下人生,过上有序、平衡、专注的线上人生。
培养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90天的训练营课程,养成自律的习惯,在反思中加强反馈,提高未来的吸引力,有效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实现不用再将认知资源用在控制情绪、焦虑、自责中,不费力轻松进入工作学习状态。 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