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
(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2)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小于mg。(×)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
(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8)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9)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突破点(一) 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还是向下的加速度,这也是判断物体超重或失重的根本所在。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
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
[多角练通]
1.(2017·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哪一种运动情景中,物体将会处于一段持续的完全失重状态( )
A.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
B.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
C.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
D.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
解析:选D 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一般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故不可能一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由于加速度小于g,故不是完全失重,选项B错误;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会总是向下的g,故不是总完全失重,选项C错误;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加速度总是向下的g,总是处于完全失重
状态,故选项D正确。
2.(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
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 .t=8.5 s时最小
解析:选AD 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a有最小值,FN′
3.(2017·威海模拟)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C固定在水平面上,将两放在斜面上,且同时由静止释放,若A、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则下列
是( )
物体A、B叠说法正确的
最小,选项A、D正确。
A.物体A相对于物体B向上运动
B.斜面C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A、B、C三者重力之和
C.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为零
D.物体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解析:选D 同时释放两物体时,以物体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A+mB)gsin θ=(mA+mB)a,解得a=gsin θ,A、B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选项A错误,D正确;根据牛顿定律,对斜面及A、B整体分析,在竖直方向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因此整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错误;对物体A:mAgsin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θ-f=mAa,解得f=0,故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突破点(二) 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1.什么是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是指对问题涉及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是指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出某一部分物体,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
2.整体法与隔离法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连接体问题
①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
体、后隔离的方法。
②建立坐标系时要根据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选择正交分解力或正交分解加速度。
(2)滑轮类问题
若要求绳两物体虽然加3.应用整
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例如(如图所示),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
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
体法与隔离法的注意点是什么
物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各物体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内力相互联系。处理各物体
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思路是:
(1)求内力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求外力时,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整体受到的外加作用力。
[典例] (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
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求:
2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获取信息小物块与木板一起向右运动 从t=0开始,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 由v -t图像可知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小物块与木板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 木板在t=1 s内向右运动了4.5 m 木板碰撞瞬间速度v=4 m/s,小物块的加速度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大小为4 m/s 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第二步:找突破口
(1)木板碰墙之前,μ1(m+15m)g产生小物块和木板共同减速的加速度。 (2)小物块向右匀减速和向左匀加速的加速度均由μ2mg产生。
(3)小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过程中,木板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和小物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均水平向右。 (4)小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将一起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而不再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对小物块与木板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M)g=(m+M)a1①
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有
木板的最小长度等于相对滑动位移 2v1=v0+a1t1② x0=v0t1+a1t12③
式中,t1=1 s,x0=4.5 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ma2⑤
v2-v1由题图(b)可得a2=⑥
t2-t1
式中,t2=2 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a3⑧
12
v3=-v1+a3Δt⑨ v3=v1+a2Δt⑩
-v1+v3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1=Δt?
2v1+v3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x2=Δt?
2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x=x2-x1?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联立⑥⑧⑨⑩???式,并代入数值得
Δx=6.0 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 0-v3=2a4x3?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x1+x3? 联立⑥⑧⑨⑩????式,并代入数值得
2
x=-6.5 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 [答案] (1)0.1 0.4 (2)6.0 m (3)6.5 m
[集训冲关]
1.(多选)(2017·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加一块橡皮泥,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那么加上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
D.Tb减小
A.Ta增大 B.Tb增大
C.Ta减小
Ta和Tb的变化情况是( )
解析:选AD 设最左边的物体质量为m,最右边的物体质量为m′,整体质量为M,整体的加速度a=F
,对最左边的物体分析,Tb=ma,对最右边的物体分析,有F-Ta=m′a,解得Ta=F-m′a。在中间物体M
上加上橡皮泥,由于原拉力F不变,则整体的加速度a减小,因为m、m′不变,所以Tb减小,Ta增大,A、
D正确。
2.(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
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B.轻绳的拉力等于mg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
M-m
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M
解析:选BC 按题图甲放置时,M静止,则Mgsin α=mg,按题图乙放置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