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品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liào( )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的情况公诸于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liào( )铐 一隅( )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段加线的句子 (2分) (3)文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1)天接云涛连晓雾, 。 (2) ,坐看云起时。 (3)气蒸云梦泽, 。 (4) ,带月荷锄归。

(5)忽逢桃花林, , , ,落英缤纷。 (6)此生谁料, , 。 (7) ,故园无此声。 3.按提示填空题。(4分)

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生命渴望:《背影》中刻画了 ,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有一个梦想》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了黑人对 的渴望和向往;《长城谣》通过写对长城、黄河的思念,表达了 ;《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号召大家要学习张思德 的精神。 4.综合性学习。(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1】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最典型的审美方式。但随着上世纪现代文明的崛起,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娱乐方式渐趋多样,中国戏曲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曾经辉煌一时并出现过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袁雪芬、常香玉等艺术大师的戏曲

艺术,在当代一度却面临人才队伍萎缩,观众流失的窘状,加之市场经济对艺术的反作用力,更加重了戏曲自身发展的困难。

【材料2】在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到,我国现存剧种仅剩267个,就在这267个剧种中,有一半的剧种仅有业余演出,有60多个剧种没有音像资料保存,许多地方剧种正在走向消失。他还指出,中国戏曲艺术遗产的保护,应该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受到保护的戏曲剧种已达92项。

【材料3】中国戏剧网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或不大喜欢戏曲,其原因主要是“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舞台上的特殊时空间度都会使缺乏戏曲知识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听不懂戏曲还在于对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另外,许多传统戏曲内容往往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生活太脱节,导致青年观众大批流失。 (1)围绕材料1和材料2,请你说说中国戏剧的现状(2分)

(2)请根据材料3,为“如何更好地让戏曲文化进校园”提两点建议(4分)

(3)请你从第三单元三篇戏剧作品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可从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性格等方面作出分析)(3分)

二.阅读(60分)

(一)比较阅读,完成5——8题。(15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3)树林阴翳 (4)太守谓谁 ..6.翻译。(6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根据所学的两篇课文对出下联(2分)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8.两篇文章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9——12题。(15分)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9.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品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lià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2u4i7re4a3fmdy9ul8q7b8vd538ce00xz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