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但在他的诗歌中,却以其主观想象,描述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D.超现实主义
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材料中华兹华斯的创作风格符合这一流派的文学特征。故A项正确。 答案A 2.在对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下列选题最为恰当的是( ) A.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B.俄国社会人生的“镜子” C.现代主义的文学大师 D.“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他也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3.某教师在讲授西方某一主流文学形式的特征时列出了如下提纲,他讲授的应是( )
(1)题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普通角色
(2)手法:朴实、细致、客观 (3)形式:以小说为主
A.古典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现实主义文学在选材上立足于选取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普通角色,通过再现他们的生活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故选C项。 答案C 4.某作家在戏剧创作上以反传统而著称,他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该作家的代表作是( ) A.《西风颂》 C.《窦娥冤》
B.《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解析“没有情节,没有动作”是反传统的表现,这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特征。D项是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 答案D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段名言感人肺腑,它出自 A.《苹果车》 B.《母亲》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老人与海》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名言来自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C项正确。 答案C 6.对下列两部文学作品的评说正确的是( )
( )
A.都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B.其风格都属于现代主义 C.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都反对崇尚理性
解析这两部作品是20世纪亚洲的经典著作,作品内容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二 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欧洲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情绪?该情绪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恩格斯为什么会如此评价巴尔扎克?
参考答案(1)情绪: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开始暴露,人们对资产阶级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2)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可知这一文学流派是在启蒙运动后才出现的,所以A项不正确,因为古典主义在17世纪已经出现;重视“想象”与“直觉”,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且时间上也符合,所以B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特点是揭露与批判现实的黑暗,缺少想象,所以C项不正确;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一部宏大的浪漫主义之作。 答案A 3.“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 )
解析“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表明作品是浪漫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正确。
答案A 4.下面的两人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的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相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解析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是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 答案A 5.在《悲惨世界》中,雨果以人道主义为精神原则、以工人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为主线,揭露大革命后普通民众生活依然贫困的现实,表达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强烈不满。由此判断,《悲惨世界》应属于( ) A.古典主义作品 C.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B 6.对下列中西文学史上的两部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
B.浪漫主义作品 D.现代主义作品
A.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