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比较
乔臣
【摘 要】摘要: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都极力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及其政策,倡导市场机制和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导向、中介指标选择及其比例确定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在预期假设、货币态度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个学派货币政策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解,亦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运用寻求可资借鉴的启示。 【期刊名称】武陵学刊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5
【关键词】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货币政策;比较研究
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对经济学界影响较为深远的两大学派,他们与供给学派并驾齐驱成为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的三大支柱。货币学派以弗里德曼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理性预期学派则以卢卡斯、萨金特为代表,两大学派均从自身的理论观点出发,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与实施提出了诸多的见解和主张,两种理论对货币政策的解释亦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替代凯恩斯膨胀性货币政策的重要理论。
一 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一)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该学派的政策主张既是他们用以反对现代凯恩斯主义的
主要武器,也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起点和根本落脚点。货币在货币学派的研究视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该学派不可避免地将研究重心聚焦于货币政策。他们认为货币和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和支柱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经济调节和市场配置的核心政策,其他经济政策如果不与之配合,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货币学派的著名命题是“货币最重要”。关于这一点,弗里德曼强调:“我和那些同意我观点的人所强调的货币数量对各种名义数量、名义收入,即以货币表示的收入水平——货币乃是决定物价的重要因素——是极端重要的。”[1]56同时,货币学派还认为,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重要性,而且还在于其他经济政策对它的依赖上。
在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方面,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数量对国民经济中的任一真实数量,包括对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利率、汇率、就业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起着唯一的支配作用。因此,货币学派政策主张具有的唯一性就是通过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量,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制定稳定的货币政策,避免因为政策的波动和失衡“使货币政策免成为重大经济纷扰的根源”[2]117。究其根源,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避免政策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保证避免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维持物价稳定,“为经济社会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2]118。 在确定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之后,还必须选择中介指标。货币学派认为要实现最优的货币政策目标,借助的最优中介指标就是货币供给量。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管理、调控货币的主要内容,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货币政策主要实施者,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
备金率、贴现率等三种手段实现对货币量的调控,可以说,货币供给量的从紧或宽松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货币政策的松紧。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派别,货币学派以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供应量作为经济理论的研究基点反映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在美国形成的理性预期学派,又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是与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驾齐驱的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一直居高不下,投资减少,经济发展缓慢。在经济发生“滞胀”的时候,政府力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干预政策无法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消除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导致利率反而上升。与此同时,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也由于物价上涨受到影响,对预期行为和预期作用的深入研究,促使理性预期学派登上经济学舞台并成为影响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分支。
理性预期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为主要代表,他们认为人在做出行为之前都会对未来经济态势进行评估和预测,理性的经济人会通过一切手段获取有效的经济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期,从而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有效的预期支撑。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是两个相关的命题:一是认为人在看到现实即将发生变化时就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合理、明智的反应;二是合理、明智的反应能够使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根基于货币中性理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共同观点都是货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预期学派则认为货币是中性的,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带来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