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爆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6、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7、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

8、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9、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0、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1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1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3、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14、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15、目标性监测:是指医院感染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受性监测等。

16、多重耐药菌: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7、医院环境类别: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 范 围 标 准 类别 2空气( cfu/皿 ) 物体表面(cfu/cm ) Ⅰ类 洁净手术室和其他洁净场所。 ≤4.0(30 min) ≤5.0 普通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 ≤4.0(15 min) ≤5.0 Ⅱ类 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新生儿室;重症 监护病房等。 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 ≤4.0(5 min) ≤10.0 Ⅲ类 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室;其他普通 住院病区等。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察室、治疗室;感 ≤4.0(5 min) ≤10.0 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18、医务人员手卫生学标准: 2

(1)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数应 ≤10 cfu/cm。

2

(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数应 ≤5 cfu/cm。

19、卫生洗手的6步骤: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20、 治疗车物品放置: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21、 四川省卫生厅在“关于实行医院感染个案登记制度的通知”中要求,凡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纳入病历,并作为甲级病历评分标准的内容之一。

22、凡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23、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材和用品必须:消毒。

2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25、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消毒的基本程序是:清洗、消毒。

26、灭菌物品存放于:距地面20cm-25cm,距墙壁5cm,距离顶50cm。 27、WS/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以上标准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28、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中哪一种不需每天进行:生物监测 。 29、用2%茂二醛进行冷灭菌所需要的时间:10小时。 30、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2-06-29 发布 2012-11-01实施。 31、下面哪一种方法不能用于有人的环境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 32、下面哪一种物品不能用压力蒸汽进行灭菌:油纱布。

33、去污的过程包括哪六步骤:分类、浸泡、清洗、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漂洗、干燥。 34、高水平消毒: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的消毒处理。 35、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1.5% 。

36、医院污物的收集设置污物袋:黑色盛装生活垃圾,黄色盛装医用垃圾。

37、消毒液的监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8、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数应为:0cfu/ml。

39、使用中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

40、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41、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x30cmx25cm,金属包的体重不超过7kg,敷料包的体重不超过5kg。

42、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x30cmx50cm,金属包的体重不超过7kg,敷料包的体重不超过5kg。

43、灭菌物品储存的有效期,一般建议,温度25C以下10天—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

44、医院空气消毒不选用甲醛熏蒸。 45、输血反应不属于医院感染。

46、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学习、实习同学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学时。

47、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肌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原则下,针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合适的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及安全的注射和手卫生。

48、标准预防特点: 即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9、标准预防主要措施 :洗手、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等。 50、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坚硬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51、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①洗手 ②戴手套 ③其他防护措施:包括护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 52、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①、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②、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清水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

④、意外暴露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做基线测定。 ⑤、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 ⑥、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基线检测。

⑦、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基线检测,并进行专家评估。 ⑧、跟踪期间特别是最初的0-12周内,不应献血和母乳喂养,性生活时戴避孕套。

53、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物共5类。 54、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 5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应每天消毒一次。 56、医疗废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57、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医疗废物6防的安全措施: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盗、防儿童接触。

58、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59、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 60、医疗机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次。 61、医用针头、手术刀、备皮刀属于:损伤性废物。 62、过期、淘汰、变质的药品属:药物性废物。

63:有效氯: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 64、对医疗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转运。

65.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66、医疗废物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 67、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容器的3/4满: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严密封口。 68、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69、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70、禁止在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非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71、医疗机构污水中总余氯:经过连续处理装置的污水,每日至少检测2次;经过间歇式处理装置的污水,每次排放前均应检测。

72、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共计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计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共计11种。

73、门诊日志登记量与挂号量符合率不得低于90%。

7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

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75、以下疾病不能直接进行网络直报,而需由疾控中心核实诊断后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网络直报:鼠疫、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HIV感染者(必须经实验室确诊后才能报告)以及近几年我市未发生的传染病,如白喉、登革热、布鲁氏菌病等。

76、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甲类、乙类中肺炭疽、SARS、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告;其它乙类、丙类病人和疑似病人24小时报告。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3、医院感染爆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2r2x4tno147ty70kclt55mbv23ri5005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