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巴黎和会》word教案
第1课 巴黎和会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要紧内容;专门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明白得: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缘故;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明白得和约要紧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耐的,以及难以忍耐的缘故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埋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有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形,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缘故。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判《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明白得;《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判。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明白得;对《凡尔赛和约》的评判。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要紧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巴黎和会召开前和会议进行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凡尔赛和约》的要紧内容及其评判。内容虽不多,但内涵丰富。一战后战胜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他们依照变化了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通过签订《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战后欧洲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那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排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
在学习关于出席会议的大国的图谋以及在对德问题上的争夺的内容时,为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明白得,进而巩固经历,可尝试采纳学生角色进入的方法。事先选定某些学生,或由学生自荐,来扮演某个大国的角色,站在那个大国的立场上、熟悉那个大国当时背景的情形下,设计自己出席这次会议争夺权益的目标。
在学习第二目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评判内容时,先不急于做出评判和结论,可插入一段学生活动,以便对此问题有更深刻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纳谈话导入法:
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明白得,可先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要紧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只是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召开的时刻、地点: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备课资料】法国封建时期的华丽纪念碑——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她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辉煌的明珠。它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是闻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主体达707米,有700多个房间,中间是子宫,两翼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
剧院、教堂等。室内地面、墙壁都用大理石镶嵌,并饰有雕刻、油画等装饰。中部的镜厅是凡尔赛宫不同于其他皇宫的地点,长73米,宽100米,高12.3米。拱顶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长廊一侧是17面落地镜,镜子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将别处的蓝天、绿树都映射出来,别有一番景色。厅内两旁排有罗马皇帝的雕像和古天神的塑像,并有3排挂烛台、32座多支烛台和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经镜面反射可形成3000支烛台,映射得整个大厅金壁辉煌。宫殿气概磅礴,布局严密、和谐。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纳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奢侈豪华达到极至,终于引起人民的愤慨,大革命期间,凡尔赛宫几乎被荒废。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美术、雕刻等许多艺术品。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据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打算。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那个地点。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终止。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文明遐迩的游玩胜地,各国游人川流不息,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玩之外,法国总统和其它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
2、参加国与操纵国:
参加国: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和会席位: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能够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2个席位。这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准则所决定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国际关系舞台上一直讲实力原则,从来不讲国家与民族的平等;另一方面,就战争作用方面来说,宽敞中小国家对战争未能发挥决定作用。帝国主义自然不承诺这些国家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决策,从而阻碍它们自己利益的实现。
3、各自野心和意图:
(1)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阻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同时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备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入侵中国,并占据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操纵的岛屿。
(5)中国: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益 。
出席巴黎和会的各国领导人的雅号: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带着《十四点和
平打算》出席巴黎和会,大唱高调,被称为“百灵鸟”。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咄逼人,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在和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力图削弱德国,不让德国东山再起,被冠以“老虎”称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能言善辩,为自己的利益,既不愿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又力图夺取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称为狡猾的“狐狸”。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少开尊口。被称为“无足轻重的伙伴”。而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但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怀,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而被成为“沉默的小伙伴”。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与刻意安排: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刻——1919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刻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终止和签字的时刻——1919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在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法国: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爱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稳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显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专门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方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专门是建立一个法国操纵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以后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