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
中心临床研究
刘慧强;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童笑梅;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期刊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年(卷),期】2024(058)005
【摘要】目的 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的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微创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分别通过胃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牛肺磷脂70~100mg/kg.采用t检验、x2检验、连续性校正x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人口学信息、围生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患儿中男53例、女39例,出生胎龄(29.5±1.2)周,出生体重(1 271±242)g.微创给药组47例,其中男25例,出生胎龄(29.5±1.4)周,出生体重(1 285±256)g;常规给药组45例,其中男28例,出生胎龄(29.6±0.9)周,出生体重(1 255±227)g.微创给药组的注药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长于常规给药组[60(18,270)比50(30,60)s,90 (60,300)比60 (44,270)s,Z=3.009、3.365,P=0.003、0.001],微创给药组的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给药组[36%(17/47)比67%(30/45),26%(12/47)比47%(21/45),x2=8.556、4.464,P=0.003、0.035].结论 微创给药技术操作适用于出生胎龄≤30周的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