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化学综合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2):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现象 产生气泡 _____ 结论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气体 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10% 偏小 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出猜想:猜想1是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还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I: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Na2SO3和Na2SO4,BaCl2与Na2SO3和Na2SO4能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和BaSO4沉淀,其中Na2SO3能与盐反应产生SO2气体,BaSO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 评价:由实验探究I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 实验探究II: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6.4g的二氧化硫。设:生成6.4g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

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 126 64 x 6.4g

126x= x=12.6g 646.4g12.6g

×100%=10%; 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

126g

解释:反应后的装置中充满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没有全部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小,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

乙组实验:(1) BaCl2与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8.胃舒平、小苏打、胃酸完全抑制剂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胃舒平与胃酸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胃酸完全抑制剂每片含0.8 g CaCO3、0.116 g Mg(OH)2,某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医生建议口服胃酸完全抑制剂每天2次,每次1片。假设药物被完全吸收,患者服用1天胃酸完全抑制剂产生CO2(常温下CO2密度为1.9g/L)是_____ mL。

(3)小苏打片每片含0.5 g NaHCO3,6片小苏打和胃酸完全反应,消耗HCl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胃舒平每片含0.245 g Al(OH)3,中和胃酸时,10片胃舒平相当于多少片小苏打片____________?(要求:所有最终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第(3)小题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复分解反应371解:每片小苏打片含0.5g NaHCO3,6片小苏打片含 NaHCO3的质量=0.5g×6=3g。

设与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反应的 HCl 的质量为 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3g y

y≈1.3g

答: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消耗 HCl 的质量为1.3g。解:由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消耗 HCl 的质量为1.3g可知,平均每片小苏打片消耗 HCl的质量为

每片胃舒平含0.245 g Al(OH)3,则10 片胃舒平含Al(OH)3的质量= 0.245 g×10=2.45 g。 中和胃酸时,设10 片胃舒平消耗的 HCl 的质量为 z。 Al(OH)3+3HCl═AlCl3+3H2O 78 109.5 2.45g z

z≈3.4g

答:10 片胃舒平相当于小苏打片的片数为【解析】 【详解】

(1)胃舒平与胃酸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患者每天服用的药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0.8g×2×1=1.6g。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6g x

15.5 片。

x=0.704 g 其体积为

≈ 0.371L=371 mL。

(3)先写出碳酸氢钠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出每片小苏打片消耗HCl的质量。再写出氢氧化铝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0 片胃舒平消耗的 HCl 的质量,二者相除,即可得出10 片胃舒平相当于几片小苏打片。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含杂质5%(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石灰石制备CO2,他们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和探究: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 (2)若消耗的石灰石为100g,理论上可得到CO2___g(精确到0.1),但实际收集到的CO2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___(填一种)。 (3)探究装置A中残留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残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思考判断)残留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填物质名称),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 (实验验证)同学们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均验证了残留液中的溶质有HCl,请完成下表。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实验操作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所选择的指示剂为___。 现象(数据或化学方程式) 结论 现象:___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pH___ 7 (填“>”“=”或“<”) 残留液中的溶质有HCl 用化学药品检测,且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可能选用的药品为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现象:___ 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长颈漏斗 b→d→c→e→f; 41.8 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氯化钙 石蕊溶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 CuO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O+2HCl===CuCl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B装置(干燥)应在C(收集)之前,B应该是长管进短管出才可使气体通过,C装置长管进有利于其他的纯净,使二氧化碳尽量少的接触空气,故b→d→c→e→f;(2)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0g×95% x x=41.8g

(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化学综合题含解析

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解析】【详解】(1):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2f6i428fi2p7v43zg0p6rgfk15t3500h9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