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六三制)《小帆
船》教案 新版
《小帆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生制作小帆船引导学生认识风与帆的关系,进而认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两面性,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活动一:首先图片展示了学生探究小帆船的情境,引导学生玩一玩帆船;第二环节结合图片与卡通文字提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小帆船的帆与风向的关系。
活动二:通过图片和资料卡认识风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风的益处和害处。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继续认知风和搜集关于风的谚语。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帆船及其运动充满好奇,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常见的风及其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认识风与人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4.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难点: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评价任务
1.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的小帆船、大脸盆、水等。
学生准备:准备空瓶一个、筷子一根、两块长条形的硬纸板、几张厚纸片、一根彩绳、胶带、剪刀、竹丝、薄纸、铁垫圈、橡皮胶布、铅笔刀、剪刀、风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 2.提出问题:他们的帆船没有动力当遇到迎风时还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帆船逆风、顺风都可以前进?风和帆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认识小帆船。
师:帆船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让我们先来观察小帆船是几部分组成的,玩一玩,研究帆船是怎样利用风的力量航行的。
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几部分组成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收集的文字或图片展示进行汇报交流。 3.总结:小帆船在不同风向中靠改变帆的位置来完成前进的。 问:小帆船的帆有什么作用? 预设1:有了这些帆,船顺风行驶得更快。 预设2:帆使船逆风行驶得更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小帆船有个初步认识,为下面学习与风和关系打好基础。】 研究小帆船帆和风的关系。
1.了解了这么多的小帆船知识,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帆船吗?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帆船?请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帆船,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2.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