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动科072班《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
一、大题目
1.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
答:驯化动物是指人类饲养的野生动物,脱离了野生环境并凭经验感知到人类是其食物和栖息地的供应者而不是其危害源的动物。它要成为家畜,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够人工繁殖;②人工选择下,人类所需要的选择性状能得以充分表现,并逐渐遗传下去。驯养动物是指人类长期饲养的动物,符合人类要求而有能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动物,它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种用价值;2. 具有相同的血统来源;3.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4. 遗传性稳定;5. 有完整的品种结构;⒍ 足够的数量;⒎ 分布地区广;⒏ 经政府或品种协会审定认证。
3.什么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是什么?
答:数量性状是指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类性状。其遗传基础是:(1)微效多基因假说;(2)数量性状基因座。
4.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答:杂交育种的步骤:1)确定育种目标和方案2)杂交创新阶段3)横交固定阶段4)扩群提高阶段。
5.影响近交系数增量(?F)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世代近交增量的主要因素有群体规模、性别比例、留种方式、亲本的贡献、交配系统、在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6.影响选择反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7.简述引入杂交的方法。
答: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8.写出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及其所包含的矩阵。
答:模型为:y=Xb+Zu+e 式中y为观察值向量;b为固定效应(包括μ)向量;u为随机效应向量;e为随机残差向量;X为固定效应的关联矩阵(设计矩阵或发生矩阵);Z为随机效应的关联矩阵(设计矩阵或发生矩阵)。
9.原位保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1)划定保种基地(2)建立适度规模的保种群;(3)尽可能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4)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5)适当延长世代间隔;(6)控制外界环境条件,防止基因突变。(7)尽可能避免选择。 10.简述培育品种的特点?
答:生产力高而专门化;早熟,但不粗壮;要求的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分布广泛;性状变异范围大;品种结构复杂;育种价值高。 11.简述测定站测定的优缺点?
答:测定站测定的优点:1)所有个体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定;2)容易保证做到客观性和中立性;3)能对一些需要特殊设备或较多人力才能测定的性状进行测定。缺点:1)测定成本高;2)测定规模受到限制,选择强度也相应较低; 3)被测个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传播疾病;4)在某些情况下,利用测定站的测定结果进行遗传评定并不一定适应生产条件。 12.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有哪些?
答:1)缩短种畜的利用年限2)在保证一定的选择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缩短世代间隔的方法3)实行头胎留种或早期留种。
13.什么是线性模型?一般线性模型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所包含的各个因子是以相加的形式影响观察值,即它们与观察值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线性模型的组成有:1.数学方程式(或数学模型式)2.模型中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及其分布;3.建立模型时的所有假设和约束条件。
I
百度文库
(※)14.采用引入杂交方法改良畜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慎重选择引入品种;2)严格选择引入公畜;3)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4)引入外血要适当;5) 加强杂种选择和培育;6)应该限定范围进行
15.单性状选择的经典方法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答:单性状选择方法分为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4种方法。个体选择的适用条件:遗传力高,群体遗传变异大。家系选择的适用条件:低遗传力;大的家系;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小。家系内选择的适用条件:低遗传力;大的家系;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大。合并选择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亚于个体选择。
16.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答: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目的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的性状不同;选择的进展不同。
(※)17.简述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答: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在于:(1)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2)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4)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18.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有哪些?答:(1)严格淘汰;(2)加强饲养管理;(3)血缘更新;(4)灵活运用远交。 19.简述动物遗传资源保存的方法。答: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应保存动物种群的基因库。动物遗传资源保种的方法有原位保存和冷冻生殖细胞和胚胎、DNA文库等易位保存方法。 20.动物模型BLUP的理想性质。 答:(1)能最有效地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2)能校正由于选配所造成的偏差;(3)当利用个体的重复记录时,可将由于淘汰造成的偏差降到最低;(4)能考虑不同群体及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5)能提供个体育种值的最精确的无偏估值。
(※)21.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22.什么是品系?品系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是指具有突出的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亚单位。
具备条件:1)优点突出,且能稳定遗传;2)个体间具有一定亲缘关系,品系间血缘隔离;3)具有一定的数量,能够达到自群繁育。
(※)23.简述间接选择的适用条件。
1)辅助性状与目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相关; 2)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缩短世代间隔时;3)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选择强度时;4)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时; 二、论述题
1.论述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要点: (1)测定性状的选择:应有足够的经济意义及充分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2)测定方法:要
保证所得的测定数据具有足够的精确性;应有广泛的适用性;尽可能使用经济实用的测定方法;随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进而改进。(3)测定工作的实施:应具中立性和权威性;应保证其连续性和长期性。(4)测定结果:应便于统计分析和和遗传评定。 2.结合示意图论述引入杂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首先引入品种与原来品种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交配(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2)引入杂交的注意事项:1)慎重选择引入品种;2)严格选择引入公畜;3)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4)引入外血要适当;5)加强杂种选择和培育;6)应该限定范围进行。 (※※)3.试述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杂交亲本群体的选优与提纯:选优是指通过选择使亲本群体固有的优良基因频率尽可能加大;提纯是通过近交和选择使亲本群体在主要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提高。
II
百度文库
2.杂交亲本的选择:(1)母本的选择条件:选择当地数量多、适应性强的品种或品系;选择繁殖力高、母性好的品种或品系;在不影响后代生长发育的情况下,母本的体型不要太大。否则,饲养成本大。(2)父本的选择条件: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品种或品系;选择与杂种要求的类型相同的品种或品系;对于父本,种畜的来源和适应性不必多考虑。因为需要数量较少,特殊照顾所费不大。
3.杂交效果的预测:在进行配合力测定前,应先对各组合进行杂交效果的预测:亲本群体的加性基因效应越大,也即对亲本群的选优工作做的越好,杂种后代的优势往往越大。亲本群体越整齐,也就是说对亲本群的提纯工作做得越好,杂种后代的优势往往越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越大,其后代的杂种优势往往越高。就性状而言,遗传力低的性状,也就是近交衰退严重的性状,杂种优势往往越大。 4.配合力测定:进行配合力测定主要是测定其特殊配合力。实质就是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主要试验方法由双列杂交和经纬杂交。
5.杂交的方法主要有: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轮回杂交、回交、顶交、 6.加强杂种的培育。
4. 如何应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新品系? 答:要点:(1)选集基础群:选集方法与要求;基础群的数量。(2)闭锁繁育:只允许基础群中公母畜交配,不得再引进种畜。后备种畜都要从基础群的后代中选留,至少持续4~6代,直到该品系建立。(3)选种方式和要求;(4)选配方式。 三、名词解释
1.孟德尔群体: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 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侯选群平均表型值之差。
3.育种值: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能稳定遗传,在育种过程中能被固定,故又称为育种值。 4.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最佳”指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指估计值是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指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预测”指对随机变量的估计。
5.杂种优势: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的现象。
6.家畜: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的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7.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领域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过程而育成的家畜品种。经过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和培育出来的品种。 8.基因库:在一个有性繁殖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基因组合。
9.遗传漂变:小群体内,由于配子的随机抽样导致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就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10.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狭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11.胴体重:屠宰后去内脏、头和蹄后的左半扇胴体重。 12.管围:在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13.动物模型:当一个模型中随机遗传效应为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时,称此模型为动物模型。 14.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它是选择差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
15.留种率: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称为留种率。 16.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相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数。
17.品系:是指具有突出的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基本单位。 18.级进杂交:用优良的培育品种(称为改良品种),大幅度提高本地生产力低、生产力方向不理想、生长慢、成熟晚的品种(称为被改良品种)的一种方法。 19.顶交:近交(系)的公畜与非近交(系)的母畜交配。
20.重复力:衡量一个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指标,它是基因型值方差和永久环境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21.线性模型: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所包含的各个因子是以相加的形式影响观察值,即它们与观察值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22.专门化品系:是指具有某方面突出优点,并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分为专门化父本品系和专门化母本品系。
23.近交衰退:是指由于近交,家畜的繁殖性、生理活动以及适宜性有关的各性状,都较近交前有所削弱。
24.品质选配:又称选型交配,就是依据交配个体间的品质对比进行选配。 25.亲缘选配:就是依据交配双方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选配。
III
百度文库
26.阈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表型变异不连续,易受或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类性状。
(※)27.测交:一种对显性表型的基因型测定的交配类型。28.QTL:数量性状基因座,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9.一般配合力:一个品种和各个品种杂交所得到的平均效果。
30.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品种杂交所得到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部分,即杂种优势。
(※)31.驯化:指人类长期饲养驯养动物,并从中选出最符合人类要求而又能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个体作为种用,经过多代选育成为家畜的过程。
32.估计育种值: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估计得的育种值。 33.估计遗传力:能够传递给后代的个体育种值的一半。 34.综合育种值:多性状选择时,根据各个性状的经济主要性对各单性状育种值进行加权的加权育种值。 35.复合育种值:单性状选择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所到的利用了多种遗传效应信息的个体育种值。 (※)36.选配:人为地有目的地决定公母畜的交配。
37.同质选配:利用品质相同或相似的个体间交配。异质选配:利用品质不同的个体间交配。 38.世代间隔: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是指子代出生时父母亲的平均年龄。 39.性能测定:是确定家畜个体性状表型值的一种育种措施。 四、填空题 1.普通牛的祖先是 原牛;马的祖先是 古代野马;2.绵羊的祖先是 摩弗伦牛和 羱羊。 3.动物驯化的途径包括驯养和驯化两个阶段。4.选择的实质是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5.基因间的效应包括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和 上位效应 。
6.定量描述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3个最基本的遗传参数是重复力、遗传力、和 遗传相关。 7.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方法可以分为原位保存和 异位保存。8.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9.线性模型按其因子的性质可分为: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 混合模型。
10.家畜育种工作的特点是:长期性、综合性和 群众性。11.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12.自然选择的类型包括 稳定化选择 、 定向选择 和 歧化选择 。 13.选择反应主要由 遗传变异 、 选择强度 和 育种估计值的准确性 决定。 14.传统的多性状选择方法主要有 顺序选择法、 独立淘汰法 和 选择指数法 。 15.当辅助性状的 遗传力 较高,且两性状间有较高的 遗传相交 时,可考虑间接选择。 16.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经济条件 和 自然环境条件 。
17.数量性状表型值可线性剖分为 基因型值和 环境效应值 。18. 母体效应 是造成共同环境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
19.个体选配可分为 品质选配 和 亲缘选配 。20.近交是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 6 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其后代的近交系数大于0.78%。 21.配合力测定的杂交试验有 双列杂交试验 和 经纬杂交试验 。22.群体继代选育法包括 基础群选择 和 闭锁繁育 两大步骤。 23.从遗传上看,群体的主要特征可以用 基因频率 和 基因型频率 来描述。
24.迁移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变化取决于 迁移率 和 两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 。
25.选择强度是 标准化的选择差 。26.个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可用其下一代的 近交系数 予以度量。 27.专门化品系可分为 专门化母本品系 和 专门化父本品系 。
28.品系培育的方法主要有 系祖建系法 、 近交建系法 和 群体继代选育法 。
29.在培育专门化品系时,母系的主选性状为 繁殖性状 、父系的主选性状为 生长、胴体、肉质性状 。 (※)30.半同胞的亲缘系数为 0.25 ,全同胞的亲缘系数为 0.5 。31.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实质是 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不丢失 。 32.种群选配包括 纯种繁育 和 杂交繁育 两大类。33.基因效应中只有 加性效应 能够稳定传给后代。 34.杂种优势主要是由 显性效应 和 上位效应 决定的。35. 原位保种 是目前家畜遗传多样性保种最实用的方法。
IV
百度文库
36.品种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 专用品种 和 兼用品种 。37.群体的连锁不平衡状况可用 连锁不平衡系数 度量。
38.品质选配是根据 与配双方品质对比 进行选配。39.影响数量表型值的环境效应,可分为 系统环境效应 和 随机环境效应 。 40.性能测定的记录可分为 临时性记录 和 永久性记录 。
(※)41.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由适应 自然 向依赖 人类 和适应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 (※)42.根据培育程度可将品种分为 原始品种 和 培育品种 两类。
(※)43.从实施性能测定的场所来分,可将性能测定分为 场内测定 和 测定站测定 两类。 (※)44.根据作用于选择的外界因素可将选择分为 自然选择 和 人工选择 两类。
(※)45.单性状选择方法包括 个体选择 、家系选择 、家系内选择 和 合并选择4种方法。 (※)46.种用价值的高低通常用育种值 衡量。 五、计算题
(※)1. 根据以下系谱:
(1)写出近交系数计算公式(2分),并计算个体X的近交系数(3分)。 (2)写出亲缘系数计算公式(2分),并计算A、B的亲缘系数(3分)。
A C E X F B D
解:X的父母A、B的共同祖先是:C、F
n1?n2?12其中,FF=0;FC???1?FF??()()?12121 4X的父母A、B的通经链为:A←C→B;A←C←F→D→B;A←C←E→F→D→B
1n1?n2?1?FX?()?1?FA?
2?∴X
356的近交系数为FX?()?(1?)?()?()?121412121364
?
RSD??(?2)??(1?FA)??(1?FS)(1?FD)n1?n2?1
1314113FB?()?()???2281616 FA?0
131332?198194 S A E X H G ?A、B的亲缘关系为:
RAB1211415()?(1?)?()?()2422??31?16
2.已知个体X的箭头式系谱如下图所示:
D B
(1)写出近交系数计算公式(2分),并计算个体X的近交系数(3分)。 (2)写出亲缘系数计算公式(2分),并计算S、D的亲缘系数(3分)。 2.解:X的父母S、D的共同祖先是:H、G 其中,FH = 0 ; FG = 0
X的父母S、D的通经链为:
S A H B D
V
S A E G F D
家畜育种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