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井说明理由。(20分)
答案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其中,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与华生。其中,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洛克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的观点属于外铄论。A项正确。
B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和高尔登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旨在考查个体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总是管不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C项正确。
A项: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它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信念不属于个体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发展的序幕。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其中,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丰富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开展竞赛、参观、访问、游览、调查、开展文体活动、办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题干中,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属于一种群众性活动。D项正确。
A项: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分为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和体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不属于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中的问卷回收。问卷回收是问卷调查的重要环节。如果回收的问卷太少,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就很大。研究结果就不科学。一般认为,回收率如果仅有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当回收率达到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因此,回收率一般不少于70%的问卷.调查结果才会有意义。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维生素B2的功能与作用。维生素B2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患口角炎只是机体维生素
缺乏所引起的一个临床表现。缺乏维生素
还可患舌炎、唇
炎、角膜炎、睑缘炎、脂溢性皮炎,以及阴囊炎和会阴炎等,且口角炎还常表明机体同时有其他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如不及时补充,将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B项正确。 A项:维生素A缺乏病又称蟾皮病,是一种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干燥和粗糙,四肢伸侧圆锥形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和软化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维生素C缺乏病,又称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联觉的理解。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题干中,橙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舒适还引起了皮肤觉上的温暖的感觉。蓝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感觉还引起了皮肤觉上清凉的感觉,都属于一个刺激不仅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引起了另一种感觉,所以属于联觉。A项正确。
B项: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感觉后像也被称为感觉后效,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动机的分类。按照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是指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引起得动机。因此,由学习兴趣引发的动机是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属于内在动机。D项正确。
A、B、C三项: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有关。班级排名、老师表扬、家长奖励均属于外部奖励,属于外部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整数包括负整数,正整数和零,而自然数只包括零和正整数。即整数包括负整数和自然数。所以学完了自然数再学习整数,是上位学习。A项正确。 B、C两项: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组合学习是指当学习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其中,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题干中,“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是运用的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C项正确。
A项:复述策略的方法包括: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组织策略的方法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移情的概念。移情指的是某人把对父母或是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另一人身上。题干中,“小学生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是将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辅导老师身上,属于移情。B项正确。
A项: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同情以移情作用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二是立体的,不能是单方面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1)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题干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B项正确。
A项: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4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包括: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其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君子之教,喻也”意思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C项正确。 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题干中,“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故“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A项正确。
B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不能游离其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排除。
D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常见的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其中,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繁简、深浅、难易的不同程度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逐级递进。题干中,先呈现植物基本知识,再呈现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不断加深知识难度,属于螺旋式的组织形式。B项正确。
A项: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一门学科的教材在各个教学阶段前后一贯地排列,直线推进,不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并列式与循环式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