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一、句子默写(2)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5)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佳肴》)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礼记》《大道之行也》) 《虽有佳肴》中,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11)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④《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无止境。《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不知其旨也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虽有佳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三、对比阅读 阅读。(甲)虽有佳肴(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①,又从而庸之②。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③,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10.解释。(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学学半 (4)及其久也 ..
11.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C.渔人甚异之 D.大道之行也 12.翻译。(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3.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五县(市、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
10.(1)味美;(2)即使;(3)同“敩”,教导;(4)(等)到。 11.B
12.(1)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2)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13.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乙文:阐述了善问和善学都能增进学问的道理。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虽,即使;学,同“敩”,教导;及,等到。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题干中“其此之谓乎”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之:代词,代指钟; B.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 渔人甚异之 之:指示代词,此; D. 大道之行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是故,因此;困,困惑;(2)善,善于;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用“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这是用生活中事例进行类比,论述教和学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教学相长也”,告诉我们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乙文中阐释了进学之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要善于学习;“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要善于提问,还要“善待问者”,即在拥有好的老师的前提下,要善问并善学,才能取得好成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乙):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阅读。(甲)虽有嘉肴(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
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14.标停顿,每句一处。(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15.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虽有佳肴/虽有子羔、原宪之贤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解释。(1) 弗学,不知其善也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其此之谓乎 (4) 今人可不勉乎 ..17.翻译。(1) 故曰:教学相长也。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18.(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来源】河南省郑州一中汝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14.(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15.C
16.(1)好处,优点 (2)勉励 (3)大概 (4)勤勉,努力
17.(1)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18.学习 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 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 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1)“是故”是表示结果的固定词语,所以断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丘之好学也”是一个主谓句,故断为:不如/丘之好学也。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 A.“是”分别解释为:这/判断词;
B.“反”分别解释为:反省/通“返”,返回; C.“虽”都解释为:即使;
D.“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善,古今异义,古义为好处,今义为善良;强,古今异义,古义为勉励,今义为坚强;其,一词多义,有代词、大概等用法,这里是指大概;勉,本义即为勤勉,努力。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故”,所以;“长”,增长。“友”,伙伴
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第一问: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谈自己的感悟启发即可,要做到言之有。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于“教学相长”。乙文侧重于“开阔眼界”“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等方面回答。 参考译文:
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人们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阅读。(甲)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9.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味美 B.学学半 教导 ..C.而或不达于事 有时 .
D.其奚决焉 怎么 .
2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子之不知鱼之乐B.虽有佳肴 故虽有名马 ....C.好学而不勤问 相辅而行者也D.非问无以广识 识其大矣 ....21.关于这两篇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论述了学与问的关系,提出了问与学相辅而行的观点。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C.甲文“其此之谓乎”停顿为“其此/之谓乎”。乙文“君子学必好问”停顿为“君子/学必好问”。 22.翻译。(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 19.B 20.A 21.C
2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不学习就不能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比较阅读(甲)北冥有鱼(乙)虽有佳肴
23.解释。⑴《齐谐》者,志怪者也。 ⑵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⑶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4.翻译。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⑵故曰:教学相长也。
25.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鹏之徙于南冥也 《谐》之言曰 ..
C.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学,不知其善也。 ..
D.故曰:教学相长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6.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风格汪洋恣肆。 B.乙文出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文中多格言警句,观点鲜明,富有气势。 C.甲文塑造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成语“大鹏展翅”和李清照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都源于此。D.有人说:儒家尚正气,追求正义大道;道家尚清气,推崇清静无为。两选文正是这种说法的代表。
27.甲文借助想象,抒发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乙文通过比喻,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期望。请结合具体词句,分别赏析两文的“想象”和“比喻”之妙。
比较阅读(甲)虽有嘉肴(乙)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②③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
也。(选自王阳明《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有删减。)(注释)①条达:枝条繁茂。②发越:发育。③微意:深意。28.解释。(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2)学学半_____________ ..
①
(3)则其进自不能已_____________(4)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_____________ ..
29.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若 冰 霜 剥 落 则 生 意 萧 索 日 就 枯 槁 矣。 30.翻译。(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31.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探讨了教与学的问题。甲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将“___”和 “______”进行类比,论述了“______________”(前三空用原文内容回答)的中心论点;而乙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类比作草木生长,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教育观点。 【答案】
14. 味美 同“敩”,教导 停止 这 15.若 冰 霜 剥 落/则 生 意 萧 索/日 就 枯 槁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