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业是东湖示范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强力引擎
在全球化背景下,反映区域创新资源流向、发展潜力及创新度成熟度的瞪羚企业成为区域个性的根本体现及核心竞争优势,而一些注重区域个性的地区可依托“瞪羚”促进区域价值链空间集聚,率先成为平坦世界上的“尖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一些新经济区域先后出台了“瞪羚培育计划”,培育发展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质优企业。聚焦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是东湖示范区加快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抓手。
一、瞪羚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动力源泉
新经济条件下,新兴产业的兴起、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新经济的活力往往由瞪羚企业的多少决定。瞪羚企业不仅凭借长板优势实现井喷式、裂变式增长,还研发原创性技术、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并把握细分产业领域、从价值链高端切入,最终发展成为掌握战略制高点的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当大量“瞪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表明出现了细分产业模块;当某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出现大量“瞪羚”,说明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大量瞪羚企业出现,意味着各类资源快速流向新兴产业、新型模块和新型业态,意味着一个区域在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出现了一只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因此,新经济的核心是抓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
二、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在国内多个地区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
多年来,北京、深圳、杭州、西安、常州等地区着眼塑造区域个性、赢得区域竞争,出台实施了“瞪羚计划”,并取得了重要成效。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超过10家以上的城市有:北京(50家)、深圳(39家)、上海(28家)、杭州(16家)、苏州(14家)。这表明“瞪羚计划”已成为创业板企业梯队培育的主要通道。而这其中,瞪羚出现明显的区域“扎堆”现象。如北京地区的5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25家电子信息企业、5家文化创意企业;深圳地区的3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14家东湖示范区电子企业、8家先进制造企业。大量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扎堆”,成为区域个性的根本体现。特别要提出的是,近十年来,中关村大力实施“瞪羚计划”,每年新增10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其中2011年新增235家,目前累计达1648家,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培育原创型新兴产业、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瞪羚企业是东湖示范区培育新经济、塑造区域个性的关键引擎
东湖示范区创业活跃,连续三年新增企业数超过3000家,大量度过“死亡谷”、迎来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成长为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东湖示范区具有培育瞪羚企业的良好基础。2011年,东湖示范区启动瞪羚企业培育工作。2012年出台的“黄金十条”政策也加大了对瞪羚企业的培育力度。2012年,东湖示范区认定了102家瞪羚企业,其中,光电子信息领域企业36家、现代服务业企业32家、生物领域企业16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企业14家、环保节能领
域企业4家,光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企业占总数的66.7%。这些企业与东湖示范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区域个性契合,将成为培育新经济、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的关键力量。
瞪羚企业转变为高技术大公司、上市公司需要加速助推。瞪羚企业在跨越“死亡谷”后,虽然技术风险减少,但市场风险依然存在,甚至面临发展后劲不足、战略不清晰、机制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人才瓶颈无法及时解决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能否长期生存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瞪羚企业的技术对接、金融对接、智力对接、知识对接,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在瞪羚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帮助其厘定发展战略、完善商业模式及调整管理布局,推动瞪羚企业的持续增长,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