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1.请用正楷字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举 世 瞩 目
2.你认为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追悼(diào ) 解剖(pōu) 勉强(qiáng) ...B.热忱(chén) 堵塞(sāi) 瓜蔓(màn) ...C.惆怅(chàng) 沮丧(sāng) 猜度(duó) ...D.地窖(jiào) 绷着脸(běng) 要挟(yā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锻炼 无原无故 做无虚席 B.彩绘 蜂拥而至 精兵减政 C.残暴 落慌而逃 鱼惯而入 D.镌刻 流连忘返 触类旁通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 要干活, 要挨打受骂。他想 在老板家受罪, 回到爷爷身边去。 A.不仅……还……;与其……不如…… B.不仅……还……;宁可……也不…… C.因为……所以……;如果……就…… D.因为……所以……;与其……不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扬遇到难题总是虚心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说到电脑,这个孩子就左右逢源。 ....C.同桌语重心长的劝告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D.陶然亭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过去的往事。
B.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D.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B.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C.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D.“我不反对他看书。”父亲说话变得嗫嚅,“是,是为其他事……” 8.你觉得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D.思援/弓缴而/射之。
9.对下面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A.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B.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C.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D.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10.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 B.《凡卡》﹣﹣契诃夫(俄国) C.《有的人》﹣﹣鲁迅(中国) D.《怀念母亲》﹣﹣季羨林(中国) 11.名句名篇积累。
①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袁氏世范》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匆匆》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
④每当听到人们谈论兄弟相争的话题,我就想起这句诗:“本自同根生, ?”
12.默写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 。 , 。 13.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写生动。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②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写成最简短的句子,不改变原意。)
③藏戏,没有不是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的。(改为肯定的说法,不改变原意。)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阅读经典传承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班长,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4.请你参照示例,为这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 ,能 。
15.星期一上午,班主任对你说:“李明,我们班在本周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召开诗歌朗诵会,请你去邀请王校长来参加。”你怎么跟王校长说?
16.在“名著推荐会”上,张华介绍了这样一本书,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他,嫉恶如仇、机智勇敢,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封斗战胜佛。 材料2:却说那妖精,原来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 ①材料1中的“他”是 ,出自施耐庵写的《 》。 ②材料2可能和这本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有关?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四探无底洞
17.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上,有这样两道题,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①“弱冠”在古代是指男子 岁。 A.16 B.20 C.30 D.40
②上联:满室芝兰皆秀色 下联:盈门桃李笑春风 最适合张贴这副对联的应该是 家庭。 A.教师 B.农民 C.机关干部 D.商人 二、阅读与理解(30分) 18.
无独有偶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pǔ)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ruǐ)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节选自叶永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②指气味直冲着鼻子而来。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 ,比如,紫罗兰遇到盐酸会变成 色,石蕊地衣提取液遇碱会变成 色,制成了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4)结合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波义耳的发明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19.
挪 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 ①)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 ②)。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