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5个)
1、什么是分析哲学?它诞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时代背景:
黑格尔主义的衰落 经验主义的复兴 数理逻辑的发展
语言学的转向(lingustic turn)
分析哲学:二十世纪初叶由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发起并推动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现代数理逻辑为手段,试图通过语言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的逻辑本质从而构造新的世界图景,被称为二十世纪哲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
2、什么是“罗素悖论”?它说明了什么?
在数学集合论中一个命题蕴涵着自身的否定,即:由总体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否仍为自身元素?
普通集合(ordinary set):其总体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 奇异集合(funny set):其总体仍然是自身元素的集合。 由普通集合构成的的集合是奇异集合还是普通集合? 如果普通集合构成的集合任然是普通集合的话,那么他的总体不是含自身的元素,然而,新集合又由是他自身的元素构成,则新集合不是普通集合。 如果普通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奇异集合,那么他的总体仍是自身元素,然而新集合由普通集合构成,总体不是自身元素,所以新集合不是奇异集合,这直接说明了集合论中的自我指涉问题。
3、什么是摹状词?罗素如何用它消解“存在之谜”?
摹状词:用于描摹单个事物的性质的词项,通常的形式是“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即由冠词和普遍名词构成。专名具体指某一个事物,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事物,那么在听到专门时将不可能知道其所指称的对象,与专名不同,摹状词是复合的符号,被这些符号确定的意义赋予意义,因此哪怕摹状词所指称的对象从未被知道过,人们还是能力理解它所指称的对象。 摹状词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 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存在之谜
同一律失效的问题 排中律失效的问题 存在之谜:非存在存在
Eg:金山
罗素认为“金山”不是一个专名,而是一个摹状词,他可以转写为“一个具有金和山两种属性的x”将金山从主词变为一个描述语。于是“金山是否存在”的问题就转化为:
有(没有)一个X,此X是金的并且是山;并且对于所有的Y,如果Y是金的并且是山,则Y等于X。
那么,显然现实中没有如此这般的y来同时满足“金”和“山”两种性质。所以金山不存在。因此“存在之谜”被消解。
4、什么是逻辑原子论?
定义:运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对世界的逻辑构造以及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可借助于原子命题及其真值函项的复合体表达出来。
世界的本体是多,真理是部分,分析方法是合理的认识手段关系不能还原为关系项的内在性质
5、罗素的中立一元论与传统经验主义有何异同?
中立一元论: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材料,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而是比二者全为原始的东西。心和物二者都是复合物,而组合它们的材料是介乎二者之间和处于二者之上的东西。 传统经验主义:
*维特根斯坦(6个)
1、什么是“图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定义:图式既是命题的逻辑形式,也是描述实在的模型,是沟通语言与世界的桥梁。
维特根斯坦认为事物不是存在在现实世界中而是存在在逻辑的可能世界中,为将两者沟通,就必须承认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中介,且它不能是现实世界所存在的东西,因此它只能是我们思想中所产生的东西,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为自己创造事实的图式。图式既是命题的逻辑形式,也是描述实在的模型,是沟通语言与世界的桥梁。 作用:
A.图式规定了命题的本质 B.图式为命题与非命题划界 C.图式为命题的真假划定界限
D.图式为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定界限
2、“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考过了)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以神秘的朦胧诗一般的语言结束了他的《逻辑哲学论》。 这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条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述划定一条界限。像康德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工作也是划定界限,知识康德划定的是纯粹理性的界限,而维特根斯坦划定的是语言的界限。——对不可谁的东西保持沉默。他划分了三类命题:有意义命题,缺乏意义命题和无意义命题。有意义命题是指自然科学的全体命题,它们逻辑结构合格,对实在也有所陈述。缺乏意义的命题是指数学、逻辑等命题,它们是自然科学陈述的基础,它们没有对实在有所陈述。而无意义命题则是指哲学,乃至所有传统人文科学命题。他说“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一切可以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是如此神圣之物,以至于不能被说。只能在沉默中显现。”什么是“可说的”?所有自然科学的命题,都是可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生命、伦理、价值、情感、宗教、激情、想象、直觉,形而上的本体??一切可
以赋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
凡不可说的,只能在沉默中显现的东西,永远比可说的东西重要。生命和文化永远高于自然和技术。希望说的好而产生了“重要的胡说”。维特根斯坦的命题是用这种方法阐明的:一个理解我的人,当他把它们作为梯子,通过它们爬到顶上并越过它们的时候,最终会认为它们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他爬上去之后,他必须抛开梯子。所以,他说自己的命题也只不过是个梯子,通过这个桥梁达到不可说的顿悟。)他必须抛开这些命题,这时他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凡不可说的,应该沉默。
3、维氏如何批判意义的指称理论?
意义的指称理论由奥古斯丁提出,奥古斯丁认为,每一个名字都有其对应的实体,维特根斯坦认为这就遇到哲学上辩不清是非的根源之一,他通过售货员与顾客的例子说明,当顾客要求“五个苹果”时,售货员只是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清楚的了解,而并不意味着这些词有与其相对应的对象。因此:
不能认为每个语词都有指称,不能把奥古斯丁语言观作为看待全部语言的框架。不能认为语词的指称就是它的意义。
4、“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生活形式”各是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
定义: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做“语言游戏”。
家族相似:Family resemblance
定义:语言游戏形成一个家族,其相似点在各种具体的语言游戏活动中不断出现和消失。
生活形式:the form of life
定义: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方式,是语言共同体作为前提接受的已被给定的东西。 关系:
生活形式是语言游戏的基础,语言游戏是不同生活形式的表现。 生活形式相对稳定,语言游戏变化较快。 生活形式与语言游戏的关系是相对的。
在语言游戏中间可以看出一张部分相似和一点相似的错综复杂的网,即有时大体相似有时细节相似的错综复杂的网。
5、试比较维氏前后期哲学的异同。
不同点: 前期
语言有本质(共同的逻辑形式) 为有意义与无意义划界
语言描述世界,意义来自世界 对语言进行静态的逻辑研究
后期
语言无本质,只有家族相似 语言无确定意义
语言显示自身,意义来自用法 对日常语言的用法进行动态描述
相同点:
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 利用语言分析方法。 取消传统哲学。
6、为什么分析哲学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本体论上,分析哲学将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命题斥为“无意义的胡说”,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将哲学从静态运思变为实践活动,树立了崭新的哲学形象。
方法论上,分析哲学以传统经验主义为基础,吸收现代数理逻辑的最新成果,将自然科学的简洁、明晰的风格带入哲学领域,有力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抽象晦涩、脱离生活的弊病。
分析哲学对语言的关注是它区别以往哲学的最大特色,“语言学的转向”极大地加深并拓宽了人类对自身语言活动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语言与哲学及其他人类活动的联系开辟了新的方向。 缺陷与不足:
将哲学困惑完全归结为语言问题是片面的,不能真正解决哲学困惑。 试图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彻底取消哲学是徒劳的,哲学运思产生于人类超越有限、把握无限的冲动,必将永久伴随人类的生命活动本身。
现代人文主义与古典人文主义有何异同?
古典人文主义: 乐观主义 理性主义
歌颂人性与生命 相信人的尊严与伟大
现代人文主义: 悲观主义 非理性主义
关注生存的悲剧性 关注人的卑微与渺小
*叔本华(2个)
1、简述叔本华哲学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康德哲学是叔本华哲学的思想源头。首先,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颠倒了以往的认识论,康德认为一切对对象的认识都是经过主体认识结构加工的,因此人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即“物自体”,只能认识在时空框架内所呈现的世界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是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东西,人为自然立法,让自然围绕着人的理性旋转,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叔本华因此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世界就是他对我们所呈现的样子,一切客体都是现象而并非“自在之物”。
此外,康德将世界分为本体和现象,人的认识能力只局限于现象,本体不可
知。叔本华继承了世界的现象与本体的二分思想,但是反对本体是不可知的。他认为一切客体都是现象,惟有意志是自在之物。但是人的认识形式和现象界的规律也不能用于把握意志,在这一点上他又继承了康德的思想。
2、叔本华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何在?
人生痛苦的根源:意志
原因:意志本身就是不可遏制的对保存生命的冲动和欲求,可叫做“生存意志”,或战胜死亡追求自我繁殖延续的“生殖意志”。然而人的理智只可以把握现象,因此面对不可遏制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们感到痛苦。欲望永不止息,奢欲满足却有限,欲望总是超出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即便短期内被满足,快乐也只是短暂的麻醉剂,他认为任何欲求的目标都是形同虚设,因为一物一旦被占有就意味着他失去魅力。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因此人的本质就落到了痛苦的手心里。如果欲望完全得到满足,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为了排解空虚“像人这样并不怎么互爱的生物居然互相追求”,对人际关系的欲求再度导致痛苦,于是 痛苦是人生的真相和实体,快乐只不过是痛苦的暂时的、消极的终止。人生就是斗争,伴随残忍和痛苦。人生在痛苦与无聊之间轮回,并且生物的等级愈高,智慧越多,痛苦就越大。随着知识的发达,意识的上升,痛苦也就跟着增加,并在人身上达到高峰。同理,一个人知道的越清楚——他越是有智慧——他的痛苦就越多。一个天才忍受的痛苦最大。
*尼采(4个)
1、什么是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它们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如何?
酒神(戴奥尼索斯)精神:一种非理性的本能,主观消失在完全的自我忘却之中。酒神精神产生音乐和抒情诗。
日神(阿波罗)精神:一种超现实的梦幻,人的生存被梦幻的光辉所笼罩。日神精神产生造型艺术和史诗。 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
非理性的放纵笼罩在日神光辉的照耀之下,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相互激荡,产生出古希腊艺术形式的高峰——希腊悲剧。
2、什么是强力意志?
定义:力求扩大自身、超越自身的旺盛的生命力,是强大生命力对弱小生命力的支配和侵吞,具有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意义。他用强力意志来解释世界,因此认为人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世界也是在不断生成中的世界,是“永远在自我创造,自我毁灭中的世界”。尼采正是以强力意志为标准,“重估一切价值” 。
3、比较叔本华与尼采的生命哲学
尼采和叔本华哲学一脉相承,他赞同叔本华从意志是世界的表象到得出人生是痛苦的结论,但他反对叔本华面对痛苦人生的悲观主义结论,即要以消灭意志来出离痛苦。尼采将日神作为表象酒神是背后的意志,酒神精神所传达出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