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挤岀效应:政府支岀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需求: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GDP —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
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均衡收入(产岀):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岀。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
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
IS — 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
IS曲线左
解答: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
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 移。如图所示,yO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
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
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IS左移至IS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yO,而私人投资 增加了,消费支岀减少了。
2.
下减税的影响: 利率不变。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 IS — 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 '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 r1,国民收入增加至 y1, 为使利率维持在rO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曲线右移至LM曲线处,从而利率仍旧为 rO, 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 '曲线的交点E2
(2) 货币存量不变,表示 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 '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
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与IS '曲线的交点E3
r1,国民收
(3) 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
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
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
y2水平。
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并未达到最大可能的
3.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 用IS — 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
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
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
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
IS — LM图形上的表现也不相同,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中,
(1) 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
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到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
I1I0,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减少,
IS曲线要左移,在LM曲线不动的条件下,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 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
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 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
I1I0。在图2中,设IS
ISO左移到IS1,结果使收入从yO降到y1,利率从rO降到r1,在图1中,当利率
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 I1,而是下降到I '1,因此少降低I1I '1的数额。
(2) 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
曲线 左移。假定左 移情况也是图
降低人们可支 配收入的水平,从而减少消费 支出,这同 样会使IS 利率分别从 yO和rO
2中的ISO曲线 移动到IS1曲线,则收入和
降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 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O,但是由
于利率从rO降到r1,因而投资 得到刺激,投 资量从IO增加到I 'O,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 然使消费、收入和 利率都下降了
,但投资却增 加了。
4.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案: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 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
经济衰退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这种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 自动变化、政府自动支岀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这三个方面得到发挥。 观点正确。例如1/1- B (1-t ),当税率t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
5. ( 1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收入的单方面转移,并不伴随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交换。故此项不应计入
(2) 因为购买的是用过的卡车,该卡车的价值已经计入其生产年份的 (3) 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产权在不同个体间的转移,
GDP
GDPT。故此项不应计入 GDP
是个人的一种投资方式。 但这和计入GDP勺“投资支出” 不是一回
事,后者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等)的支出。故此项也不应计 入GDP (4)地产不是最终产品。故此项也不应计入
GDP
6. 解: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 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
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 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7.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 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 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
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
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 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8.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 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 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
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
9.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答: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 ),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 可提高整个社会 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
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 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 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
(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
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 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 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
5.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答:斟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而主动采用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当 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以抑制衰退;当总需求 水平非常高,以至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考虑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以 避免过度繁荣。
6.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 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 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教育经费、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 周期波动很大。
7. 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解答:不一定。因为IS和LM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 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 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
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
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
IS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 0
较近,当这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 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
活?
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 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 的充分就业状态。
7.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答: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的比。
设以k表示货币创造乘数,M表示货币供给,H表示基础货币,D为
活期存款,Cu,Rd, Re分别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由公式得 rc、rd、re
分别为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容易看出,货币创造乘数主要取决于这三个因素,这三 个比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反之,货币创造乘数越大。 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万美元 (2) 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间接税=2451.2 + 266.3=2717.5 万美元 (3)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资本消耗补偿=2717.5+356.4=3073.9 万美元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红利-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2451.2 - 164.8+66.4-253.9+105.1+374.5=2578.5 万美元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万美元
=2578.5-402.仁2176.4
(6)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76.4-64.4-1991.9=120.1 万美元 解:(1)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元
(2) 投资=个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部门的储蓄=300+(-200)+100=200万元 (3) 政府购买=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 =5000-3800-200-
(-100 ) =1100万元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4800- (800 - 300 ) =4300万美元 (2) 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4800-800-3000-960=40万美元 (3) (4)
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5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 310万美元
解:(1)由已知条件,易得 yd=y-ty+tr=0.75y+62.5 ,将已知代入均衡条件 y=c+i+g,整理,可得均衡收入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万美元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减
=4300-990=3310万美元
y=1000 ( 10 亿美元)
(2) 由已知,得B =0.8,t=0.25,容易得到
ki=kg=1/1- B (1-t)=2.5 ,Kt=- B /1- B (1-t ) =-2, ktr= B /1- B (1-t ) =2,kb=1- B /1- B (1-t ) =1/2
(3) (10亿美元)
由?y=kg?g,得?g=?y/k g=200/2.5=80 (10 亿美元)
由?y=kt ?T (这里 T 为税收额),得?T=?y/kt=200 - (-2)=-100 由?y=kb?g (或?y=kb?T),得?g=?y/kg=400 (10 亿美元)
即1)增加政府购买800亿美元、2)减少税收1000亿美元、3)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
(10 亿美元)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与已有均衡收入的差额为: ?y=1200-1000=200
4000亿美元,
都能达到充分就业。
答: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
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 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
IS 2)这种
1)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弓I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
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 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 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解:(3)此时存在\挤出效应”,且Ag = Ai = 20美元,
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出了等量的投资。原因是此时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财政政策乘数亦为零,政府支 出扩大并不能带来收入的增加。 (4)
图中,政府购买的扩大使IS曲线右移至IS1,均衡点由E0上移至E1,均衡收入未变,均衡利率大幅 度上升。
解:(4)不存在“挤出效应”。原因是:投资量为一常数,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故虽然政府支出增 加使利率上升,但对投资毫无影响。 (5)
如图所示,当政府支出增加 20美元后,IS曲线右移至ISi,由于d=0,故IS曲线垂
直于横轴,IS曲 线右移的幅度即为收入增加的幅度。 解:货币创造乘数 k=1+0.38/0.38+0.18
?2.464
当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后,货币供给的改变量为:
A M=kX A H=2.464 X 100=246.4(亿美元)
即增加1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会使货币供给增加约 解:(1) 400亿美元的准备金派生的存款额为:
246.4亿美元。 D=400*(1/0.12)=3333.3
(亿美元)
此时货币供给为: M=Cu+D=1000+3333.3=4333.3亿美元) (2) 准备率提高后,有 D=400*(1/0.2)=2000(亿美元) 此时货币供给为: M=D+Cu=2000+1000=3000亿美元) 相对于准备率提高前,货币供给减少了 (3)
亿美元,此举将使货币供给增加:
得他 M彳得他H* (1/0.12 ) =83.3(亿美元)
433333000=1333.3 (亿美元)
中央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意味着基础货币增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