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施工地质鉴定与设计优化
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是电站建设现场设计代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电建设前期的地质勘探和试验工作,都客观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特别是勘探试验投入较少的中小型电站。因此,为了充分估价电站站址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利地质因素,前期地质人员,无论在宏观工程地质评价,或微观岩体分级、参数选取时,一般都要从难考虑,留有相当的安全余度,以减少设计的盲目性和施工的冒险性。所以,到了施工阶段,开挖揭示出来的实际地质情况,多半要比前期预测为好。故在我国水电建设资金尚不充裕的当前,施工地质人员能否从工程需要出发,在跟踪施工工地编录地质资料的同时,敏锐地做出合理的最终地质鉴定,并及时反馈修正岩体类别与地质参数,为现场修改、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乃是在电站建设期,能否节约工程投资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阐述的铜钟电站施工地质鉴定与优化设计成果,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工程简介
铜钟电站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茂县境内(见图1),是岷江干流上继映秀湾、太平驿之后新建的第三座闸坝引水式电站。闸坝高26.7m,引水线路总长1495m,包括上引水隧洞594m(Ф= 7.5m),管桥210m(Ф= 6m),下引水隧洞691(Ф= 7.5m)(见图2)。引用流量162m3/s,设计水头36m,装机容量51MW。因保留区内原建的南新无坝引水电站,装机9.6MW;又在闸后增建一座南新二级消能电站,装机6MW。本梯级
总装机容量66.6MW,年总发电量4.26亿kW.h。 3、铜钟电站施工地质鉴定与优化设计成效 3.1 闸坝基础防渗墙设计优化
铜钟电站与其下游的太平驿电站同属软基建坝,河床覆盖层结构亦与太平驿电站类似偏优,详见表1。
表1 太平驿电站、铜钟电站两闸基软层结构比较表 电站名称 地质年代 地层代号 地层结构 厚度
透水性能
允许坡降建议值
太平驿电站 全新统 alQ4
含巨漂的漂卵块碎石层,局部架空 20m 强透水 0.15
晚更新统 fglQ3
块碎石土、砂卵石互层,夹粗中细砂薄层 18m-45m 弱透水 0.3-0.35 铜钟电站 全新统
alQ4
含巨块的漂卵(块)砾(碎)石层 22m 中等透水 0.1-0.12 晚更新统 fglQ3
块(卵)碎(砾)石土层,夹角砾质砂透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