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①会计主体②持续经营③会计分期④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含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组织
——界定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各人自扫门前雪” 2、意义: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 (2)明确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立场
(3)严格地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的关系: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 ※预备知识:法律上的“人”:①自然人②法人 (1)自然人(公民)——个人←→法人——组织/单位 注意:国家是一国之内最大的“人”(法人)。 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无论年龄大小) (2)自然人 无民事~人——10周岁↓ 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人——10周岁↑, 18周岁↓ 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人——18周岁↑ 权利能力 (3)法 人 经营范围——始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此原则适用于任何企业) 行为能力 机关单位:①权力机关②行政机关③(司法机关)审判机关 (4)组织/单位 事业单位 非法人~:①个人独资企业②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企 业 有限(责任)公司 社会团体 法人(~)——公司 不上市 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 上市——上市公司 (5)法人 非企业~:①机关法人②事业单位法人③社会团体法人——当且仅当从事民事活动时 (6)有关“公司”的两组重要概念 ①2个公司 母公司————法人 子公司———— 法人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1个公司 (总)公司——法人 分公司———非法人 ——《营业执照》 注意:①分公司只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非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公司”,而子公司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公司”,∴分公司≠子公司。②(总)公司与分公司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1个“人”。 ③母公司与子公司组成企业集团/集团公司。 (1)法律主体(法人):只能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会计主体:可以包括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销售部门、生产车间等
某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由(n+1)个公司(=1个母公司+n个子公司)组成: ? 各自会计报表:(n+1)个公司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
? 合并会计报表:①整个企业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②组成企业集团的(n+1)个公司仍然是法律主体,但
并不是会计主体
?公司一定是法律主体(法人),但有可能不是会计主体 ? 【例】1、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
2、会计主体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其他企业/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会计主体 小结:公司=法律主体(法人)????×一般(二)持续经营
? 1、含义: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既定目标持续、正常地经营下去,不会破产清算。
2、意义:企业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1、概念:将企业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等间距若干较短的期间→ 会计年度:1 月1 日~12 月31 日 2、会计期间 ①公历制②算头不算尾 会计中期:①半年度②季度③月度 3、意义: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等会计处理
(四)货币计量
- 6 -
? 1、概念: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核算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2、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一)可靠性(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①投资者②债权人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④社会公众等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1、含义: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应用: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看融资租入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上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资产视为融资租入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
(六)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事项
(七)谨慎性(稳健性/审慎性)
1、含义: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应①高估资产/收益②低估负债/费用。
? 2、应用:如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否则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坏账准备金”
(八)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延后 【例】1、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可理解性B.相关性C.权责发生制D.谨慎性 2、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 )。
A.不高估资产B.不低估负债C.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D.确认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
第五节 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要素计量
一、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分期→正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两种会计核算基础:①收付实现制②权责发生制 含义 标准 适用范围 收入确认期 费用确认期 收付实现制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 权责发生制 (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款项的实际收付 款项的应收应付 收到收入的会计期间 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支付费用的会计期间 ①行政单位②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①企业②事业单位的经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 营业务 ? 2、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持续经营 【例】1、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全年仓库租金12 000元;支付上年第4季度银行借款利息5 400元;以现金68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用品;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1 500元。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本月费用为( )。A.19 580元B.7 080元C.14 180元D.3 180元
2、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 3、为了正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在会计上所形成的核算基础包括( )。 A.权责发生制B.收付实现制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二、会计要素计量: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的标准→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基础: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含义 适用情形 备注 原则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例外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①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 7 -
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债务清偿的金额 确定②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交融资产价值的确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交融资产的计量 注:①现金: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②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载体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账簿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①总分类科目②明细分类科目 ? 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 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规定外,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自行设定 2、按其所反映的会计要素不同:①资产类科目②负债类科目③共同类科目
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⑤成本类科目⑥损益类科目
注意:① 共同类科目:可能具有资产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性质的科目,其性质取决于科目核算的结果,当其核算结果出现借方余额时,则作为资产科目,而当其核算结果出现贷方余额时,则作为负债科目
②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 会计要素 费用 收入 特征 对象化:间接↓利润 未对象化:直接↓利润 ↑利润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举例 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费用性质(含损失) 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 损益类 收入性质(含利得) 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具体化细化载体三、会计科目的设置:①合法性原则②相关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 【例】1.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 )。A.生产成本B.主营业务成本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 2.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 )。A.账户B.会计要素项目C.会计项目D.会计科目 3.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 )。A.短期借款B.预收账款C.预付账款D.应付职工薪酬
4.“本年利润”账户属于( )类科目。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5.按经济内容分类,属于损益类账户的是( )。A.生产成本B.未分配利润C.盈余公积D.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分类基本相同,但无“共同类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①账户名称/会计科目②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③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④经济业务摘要⑤增减余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年 凭证编号 摘要 左方(借方) 右方(贷方) 借/贷 余额 月 日 ?? 2、简化结构:“T”型账户,将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左方(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贷方)
3、基本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注意:上末=本初,本末=下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1)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3)会计科目的分类与账户的分类相同
- 8 -
2、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例】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同义词,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
【例】1、用现金2 000元支付工人工资,该业务发生后,会计记账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2 000元,并不登记该笔现金用于何处。 2、用银行存款10 000元购买一批材料,,该业务发生后,会计记账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银行存款减少10 000元,而对购入材料这一业务,却不在相关的账户中记录。
(1)含义: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2)特点:①优点:手续简单、操作简便
②缺点: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复式记账法 (1)含义: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特点:①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分类记录,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②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账户中登记→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检查每笔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3)特点:①借贷记账法②增减记账法③收付记账法 ?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二、复式记账的原理
1、理论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2、经济业务的类型(看教材例题,然后总结) 1、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总额↑ 2、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总额改变 3、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总额↓ 4、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5、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6、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7、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总额不变 资产=权益↑↓ 8、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9、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各种变化,但却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例】1、复式记账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在( )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A.一个B.两个C.两个以上D.两个或两个以上
2、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同时增加的有( )。A.购进原材料,货款尚未支付B.提取盈余公积C.投资者向企业追加投资,款项存入银行D.偿还银行借款
3、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将引起( )。A.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B.资产增加,负债减少C.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D.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4、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是( )。A.将现金存入银行B.购进材料一批,货款暂欠C.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D.以应付票据偿还应付账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一项资产的增加和一项负债的减少B.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一项资产的减少和一项负债的减少C.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D.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概念: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 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记账符号:会计上用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的金额应该记入有关账户的左方金额栏还是右方金额栏的符号
2、借左贷右: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3、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1)“借进来”——资金增加、“贷出去”——资金减少?资产类“借”表示增加,相应的“贷”表示减少
- 9 -
(2)资金来源——权益=资产——资金占用?权益类“贷”表示增加,相应的“借”表示减少
(3)资产+费用=权益+收入?①成本类、损益类(费用性质)同资产类:“借”表示增加,相应的“贷”表示减少②损益类(收入性质)同权益类:“贷”表示增加,相应的“借”表示减少
(4)小结 损益类 权益类 成本类 资产类 (费用性质) (收入性质)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费用类 收益类 借↑贷↓ 贷↑借↓ 注意:1、对每一个账户来说,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反映资产或权益的期初金额 2、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期初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期初尚未收回的账款。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仍在借方,则反映期末尚未收回的账款,仍为资产性质的账户;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多收部分则转化成预收账款,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账户中都存在,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反映往来账款的账户以及“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双重性账户,应根据它们的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 ,如果是借方余额,就是资产类账户;相反,如果是贷方余额,就是负债类账户。
3、成本费用类账户与收益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1)成本类:①生产成本——有期初、期末余额②制造费用——期末结转生产成本,∴无期初、期末余额 (2)损益类:∵核算本年利润,∴无期初、期末余额 ? “转销”: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账户基本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具体关系 1、资产类账户(资产备抵类账户除外)、生产成本: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上述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借方 资产类账户(资产备抵类账户除外)、生产成本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例】应收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为260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50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120 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借方230 000元B.借方290 000元C.贷方230 000元D.贷方290 000元
注意:不包括“累计折旧”、“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备抵类账户 2、权益类账户、资产备抵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上述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方 权益类账户、资产备抵类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例】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为35 4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26 3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7 9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借方43 800元B.借方 27 000元C.贷方43 800元D.贷方27 000元
注意:“累计折旧”、“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备抵类账户也是此结构 3、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 费用类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本期费用增加额 期末结转减少额(转入本年利润)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4、收益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 收益类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期末结转减少额(转入本年利润) 本期收益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看教材例题,然后总结)
【例】1、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1000元备用 2、销售产品,价款1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收到银行存款4万元,其余未收。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10 -
【例】根据教材【例1】编制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年 月 日 单位:元 2、余额试算平衡法:①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例】根据教材【例1】编制余额试算平衡表
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年 月 日 单位:元 小结: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包括只有期初余额没有发生额的账户,以及没有期初余额但有本期发生额的账户
2、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②记账方向颠倒③会计科目用错④重记某项经济业务⑤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⑥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
【例】1、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中账户发生额平衡法公式是( )。A.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B.每个账户借方发生额等于账户贷方发生额C.全部资产类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负债类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D.全部资产类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2、通过试算平衡表无法及时发现的错误有( )。A.一笔会计分录被重复过账B.借贷方向、金额正确,但用错了账户C.一笔经济业务被漏记D.一笔业务的借方金额记错
3、如果试算平衡表各栏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都相等,则表明账户记录没有错误。( ) 4、编制试算平衡表时,也包括只有期初余额而没有本期发生额的账户。( ) 六、会计分录
1、概念: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1)三要素:①账户的名称②记账方向的符号,即借方和贷方③记录的金额
(2)书写格式①先借后贷,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②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③在借方或贷方有多个科目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要对齐
【例】1、借:库存现金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借:应收账款 60 000
银行存款 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