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考纲要求】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材料,说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通过实例,分析某地区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交流土壤次生盐碱化
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决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和分布地区(图2.4) 人为过度开垦 因 素 分布 地 区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结合《三维设计》完成梳理案部分。 2.深入思考,认真书写。务必将发现的问题书写到【疑问区】部分。 梳理构建 【主干梳理】
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完成右图)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图2.1),标注地形区范围;行政区划范围;干湿地区类型:
2.西北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植被景观和载畜量的变化(读图2.2)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自然景观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不足____ _毫米 极端干旱区 贺兰山以西 ______毫米以下 干旱区 贺兰山为界 内蒙古高原东部 _____毫米以上 半干旱 _________ _____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_______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规律总结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干旱程度_____,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_______。 4.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说明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威胁。(完成以下框图)
(2)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说明雨量的变化与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写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体系构建】--编织网络,总体把握(用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形式对本部分内容宏观把握)
探究提升
探究一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l~3题。 1.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5.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 A.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加剧 B.长城西北草地面积扩大 C.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加重 D.长城东南森林面积增加 6.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沙漠 绿化带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探究二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整。据此回答7~9题。 7.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8.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9.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逐渐形成石漠景观(如图1)的过程。发生在风蚀区或表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高原区。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图1 图2 材料二 这种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尤以贵州省最为严重(如图2)。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上表为贵州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 材料三 若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个标准压力。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除以各省的人均耕地面积,商值即为各省的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贵州省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为1.94。广大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比重达40%。 (1)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的人为原因。 (3)请为贵州省防治石漠化提出合理建议。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