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编号:4102101 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五和七年制)、医学影像
课程总学时: 96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48 课程学分: 4.5 课程所属院系:东南大学医学院 电话:13951896068 邮箱:zjb6068@sina.com
一、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五、七和八年制)和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和学位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并掌握适量的常用解剖学英语词汇。采用启发式和“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学会将教材、标本、模型、图谱、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及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以达到正确全面地认识、记忆和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适当联系临床应用并介绍国内外相关最新科学进展,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
《绪论》
掌握内容:系统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熟悉内容: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了解内容: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系统解剖学发展史和发展历程。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 学
掌握内容:
1. 骨的分类、构造和功能。骨髓(bone marrow)
2.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 3. 胸骨角(sternal angle)的特征和意义。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 4. 颅底内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翼点(pterion)
5.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的名称、位置、开口。颧弓(zygomatic arch) 6. 肩胛骨和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熟悉内容:
1. 胸骨和肋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肋弓(costal arch) 2. 颅底外面观。眶、鼻腔的构成。
第 1 页
3.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 4. 锁骨的位置和形态。腕骨和跗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
5. 肱骨、尺桡骨、股骨、胫腓骨的主要结构。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 6. 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岬、颈静脉切迹、剑突、肩胛骨下角)。
了解内容:
1. 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脑颅和面颅诸骨的位置。 3. 手骨和足骨的分部及各骨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 关节学
掌握内容:
1.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
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
2.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3. 黄韧带(ligamenta flava)的位置和功能。 4. 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5. 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6. 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大小骨盆分界线。界线(boundary line)
熟悉内容:
1. 2. 3. 4. 5. 6. 1. 2. 3. 4. 5.
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位置与功能。 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桡腕关节和距小腿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滑膜关节分类。
胸廓的运动、年龄差异和性差。颅骨的连结形式。 拇指腕掌关节的构成与特殊运动形式、功能意义。 桡尺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功能意义。
足弓的形态、组成和功能意义。耻骨联合的特点和意义。
了解内容:
第三章 肌 学
掌握内容:
1. 2. 3. 4. 5. 6.
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 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膈的位置、分部、形态结构特点(中心腱、裂孔)及功能。
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熟悉内容:
1. 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2. 腹前外侧壁肌群的层次。腹股沟管的组成、内容及意义。
3.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第 2 页
4. 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的组成和临床意义。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5. 臂肌和前臂肌、大腿和小腿各群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 6. 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的位置及作用。
了解内容:
1. 2. 3. 4. 5. 6.
肌的种类、命名与起止点。肌的辅助装置。 头肌的组成。面肌的名称、分布特点、作用。 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及作用。
肩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手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鱼际的概念。 腋窝、三边孔和四边孔、肘窝、腕管的组成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内脏学》 第四章 总 论
熟悉内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了解内容:内脏的概念。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掌握内容:
1.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咽峡(isthmus of fauces)的构成。 2. 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导管的开口部位。
3. 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和通路。
4. 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生理性狭窄部位(包括距中切牙的距离)。 5. 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6. 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McBurney点)。 7. 肝的形态、位置。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8. 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 9. 肝胰壶腹(Vater壶腹)、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熟悉内容:
1. 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
2. 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舌乳头);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 3. 牙的形态构造。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4. 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特征。
5. 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位置和形态特点。盲肠的位置、形态结构。 6. 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齿状线(dentate line) 7. 胆囊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8. 肝的体表投影。胰的位置与分部。
了解内容:
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牙周组织的组成及作用。 2. 咽扁桃体环的组成。食管和胃壁的构造。胃的毗邻。 3. 空肠和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上的区别点。 4. 肝段概念及肝的分段。
第六章 呼吸系统
掌握内容:
第 3 页
1. 上、下呼吸道的概念。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tract)。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2. 喉的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弹性圆锥(conus elasticus) 3. 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肺根(root of lung) 4. 胸膜和胸膜腔(pleural cavity)的概念。
5. 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的位置。肋膈隐窝(costodeaphragmatic recess)
熟悉内容:
1.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易出血区(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 2. 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声带。
3.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气管隆嵴。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4.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肺段概念和肺的分段。肺韧带。 5. 纵隔(mediastinum)的概念。
了解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2. 外鼻的形态结构。喉的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 3. 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纵隔的分区及各区主要结构。
第七章 泌尿系统
掌握内容:
1. 肾的位置、形态、构造和被膜。输尿管的形态、分部、狭窄部位。 2. 肾门(renal hilum)、肾蒂(renal pedicle)、肾区(renal region)、肾窦(renal sinus)。 3.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熟悉内容: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肾的毗邻、肾段概念及肾的分段。 2. 女性输尿管在盆部的毗邻。输尿管间襞。 3. 男、女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了解内容:肾的畸形与异常。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内容:
1. 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
2. 输精管(ductus deferens)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 3. 精索(spermatic cord)的组成、分部。
4. 男性尿道的分部及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熟悉内容: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2.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主要毗邻。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 3. 射精管(ductus deferens)的合成、行径与开口。 4. 阴茎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了解内容:
1.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阴囊的形态、构造。
2. 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前列腺的被膜及年龄变化。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内容:
第 4 页
1. 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 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形态特征及临床应用。输卵管峡(isthmus of uterinetube) 3. 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子宫峡 (isthmus of uterus) 4. 阴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的组成与毗邻。
熟悉内容:
1. 阴道前庭 (vaginal vestibule)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2.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会阴(perineum)的概念。 3. 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4. 盆膈(pelvic diaphragm)和尿生殖膈(urogenital diaphragm)的概念及穿过结构。
了解内容:
1. 卵巢的年龄变化。子宫的年龄变化。
2. 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女性乳房的位置。会阴的境界和区分。
第十章 腹 膜
掌握内容:
1. 腹膜和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的概念以及腹膜的功能.
2. 大网膜和小网膜(lesser omentum)的位置和分部;各系膜的名称。 3. 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的位置。
熟悉内容:
1. 腹膜与脏器间的关系。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2. 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3. 网膜囊和网膜孔(Winslow孔)的位置及连通情况。
了解内容:
1. 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各系膜的位置和附着;韧带的构成。 2. 肝肾隐窝的位置及连通情况。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掌握内容:
1. 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2. 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3.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主要分支的分布区域。 4. 心包及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的概念。 5. 心包横窦(transverse pericardial sinus)、心包斜窦(Haller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和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 7.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8. 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和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的组成。
9.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行径和分布。子宫动脉的来源、行径和分布。 10. 常用动脉的搏动点和止血点(面动脉、颞浅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
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11. 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注入部位。
12. 奇静脉(azygos vein)的起止、行径及注入部位。静脉角(venous angle)概念。 13.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属支。
第 5 页
系统解剖学理论大纲(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2014)题库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