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深圳龙岗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始终保持“创新与传统并存”的特色,先后形成了大芬油画村、大运软件小镇和龙岗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科技型与文化型集聚区、近年来,在引进天安云谷、天安数码城等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的闷时,仍注重发展甘坑客家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客家文化得以维护和传承。据此完成1-2题。
1.深圳龙岗区发展一批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B.扩大城市规模 C.解决就业问题 D.改善生态环境
2.近年来,在大芬油画村出现装裱、配框、画材和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及艺术衍生品业,主要原因是
A.政策优惠 B.交通便捷 C.协作便利 D.科技先进
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图1为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 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 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 4.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 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 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图2)。据此完成5~6题。
5.“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 6.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我国某段盘山公路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一边是秋天的丰收之景,一边是夏季的希塑之色,一路穿越两季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下表示意水杉、柳杉生长习性对比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公路两侧分别是水杉林和柳杉林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地势 D.土壤 8。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 A.春 B.夏 C.秋 D.冬
大凌河是辽西最大的河流,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明代以来,大凌河口或向南持续迁移,或向北跳跃。在往复摆动变迁的过程中,有的时期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彩响较大,同时,海洋对河道变迁也有一定影响。图3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明代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南持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B.地势高低 C.海洋作用 D.人类活动 10.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间期
A.河道加宽变深 B.地壳运动稳定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海岸线退缩 11.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灾的最根本措施是 A.修建水库,疏通河道 B.增加河流入海通道 C.加固下游堤坝 D.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12.某商品的需求变化下图所示(D1为变化前的需求曲线,D2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①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从美国进口的原材料需求量将会增加
②广州至行“租购同权”,该市二手房的求租量将会增多 ③西安至成都高铁建成通车,相关航线机票需求量将会增加 ④运营商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手机通话需求量将会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举措,是在园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措施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一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一减轻企业负担一增强企业活力 ②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一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一企业规模扩大一企业产品结构优化 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一促进企业上市融资一取消企业债务一企业经济效簸提高 ④实行供给佣结构性改革一淘汰落后产能一增加供给质量一提高市场竞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某地依托新兴电商品牌企业建立高标准水稻核心区,按照“企业十农户”的模式组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这一举措启示我们要
①提高农产品产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优化农村三大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③促进农企结合,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品 ④成立专业合作社,使农业生产由个体经济走向集体联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