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点绘6G蓝图
种计算架构并存是6G计算的发展趋势。保障高性能的同时,低功耗同样是6G计算设计的重要准则。 4.3.3 6G AI能力
6G AI能力是指6G内生智能化功能、提供AI产品与服务的功能及相应智能等级。6G内生智能是指通过引入“通信知识+大数据”双驱动的AI技术,将AI架构、算法和流程与通信架构、网络节点功能与流程联合设计,实现规模自适应、行为自学习和功能自演进的智能网络。智能网络具有与人、智能体和业务的感知交互能力,提供标准化数据集、算法模型和算力。 4.2.4 6G安全能力
网络规模扩大和AI技术普及,为6G安全问题带来新冲击。6G将具备内生安全能力。内生安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与预测危险相融合方向发展。通过多标识(ID)路由技术、可信计算技术、可信区块链技术、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等,解决虚实融合、智能体互联情况下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网络空间安全。 4.4 6G设计要素
6G网络组成要素是资源和功能。如图4.4所示,6G设计的出发点是网络资源及功能的全局虚拟化,目标是实现情境化业务需求到网络功能的精确映射,进而到网络资源的精确匹配。
资源虚拟化是6G设计的根本,是实现6G“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前提条件。在5G计算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向器件、能源、材料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可重构、可再生、可集约方向发展。功能虚拟化是6G设计的关键,在5G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基础上,应进一步向网络节点通信-计算-存储一体化融合、网络架构云-网-端一体化融合方向发展。
10
多视角点绘6G蓝图
情境化业务需求 虚实空间融合 全维可定义功能 云-网-端融合 虚拟化资源:通信、计算、存储 通信-计算-存储融合 基础设施:设备、器件、能源、材料 可再生、可重构
图4.4 6G设计架构
4.4.1 ICDT融合
6G设计首要核心要素是利用虚拟化技术支持ICDT融合。ICDT融合将重构6G包括空口、协议栈、安全、标识(路由寻址)和AI(大数据分析)在内的多个技术体系,形成ICDT技术体系。
ICDT技术在空口方面,重点关注空中计算、端网计算均衡、空口AI等设计;在协议栈方面,关注分布式计算架构、AI分层能力架构与网络架构融合的协议支持;在AI方面,支持通信流程与控制流程的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提供各类决策与策略;在安全方面,需要融合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体系与计算机安全体系,探索多种安全技术路径,包括研究可信区块链技术,探索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机制,量子保密通信和抗量子安全算法,基于不可信设备构建可信系统技术,AI安全算法和安全应用方案,基于可搜索加密、函数加密、同态加密、多方计算等密码技术的数据安全、共享和协作机制,轻量级认证、生物特征认证和ID认证等新算法,以及物理层安全技术。
ICDT通过集中化的网络功能编排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全网的流量均衡、算力均衡和能耗均衡。 4.4.2 技术情境化
4G网络面向业务设计,重点保证业务的QoS。5G网络面向场景设计,保障差异化KPI需求。6G设计将面向情境设计,保证业务的情感体验。所谓业务情境,用于表征用户动态的多种业务组合的业务环境以及用户的核心情感,具有明确的主题,如工作、学习、危险、安全、驾驶、休息、旅行、生病等等,每个主题包括一组不同的网络能力组合,包括基础能力、计算能力和AI能力。
11
多视角点绘6G蓝图
4G:面向业务 业务分类 实时/非实时,语音/视频 5G:面向场景场景分类 eMBB、URLLC、eMTC 6G:面向情境情境分类(主题) 工作、学习、危险、驾驶… 图4.5 情境化业务
业务情境化是虚实空间融合和智能体互联的必然趋势。情境化业务融入更多的人类情感意识,增加了业务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因此6G设计需要支持业务感知能力、情感识别跟踪与预测能力。 4.4.3 网络内生智能化
计算通信一体化,为移动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网络内生智能是指网络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和自演进的内生能力。网络架构将融入AI能力架构重构,在网络控制面、数据面和管理面基础上,形成AI智能面。该智能面具备完全的管理面功能,支撑控制面和数据面的智能化,以及管理面与控制面的一体化发展。智能面可以为控制面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计费等提供策略建议,也可以为数据面提供接入、传输和转发策略建议。
如图4.6所示,AI智能面架构包括中心AI节点和分布式AI节点。中心AI负责全域的资源管理、功能管理、业务管理和用户管理。中心AI收集各相关子域的大数据,感知全域的用户行为和业务流量特征,对所需的网络拓扑和网络功能进行推理,形成全域资源分配决策,并下发到分布式AI节点。
中心AI 分布式AI 感知/推理/决策/执行 数据面功能 接入/转发/传输… 本地资源 分布式AI 感知/推理/决策/执行 控制面功能 流量/计算/能耗均衡 接入/移动性/会话管理… 本地资源 分布式AI 感知/推理/决策/执行 安全面功能 数据/信息/网络… 本地资源 图4.6 6G智能面(内生智能)架构
分布式AI节点根据所在子域网络状态的感知,结合中心AI的决策,对本
12
多视角点绘6G蓝图
地资源和功能进行调整优化。分布式AI节点包括本地节点、边缘节点和端节点。分布式AI之间可以直接沟通,进行协同感知决策,也可以通过向中心AI上报AI模型,由中心AI进行模型优化和融合,实现分布式AI协同决策。 4.5 6G设计挑战
6G设计首先需要解决面临的科学问题和理论难题,包括: 1) 计算通信一体化基础理论,包括
? ? ?
网络节点的计算、通信、存储一体化设计 网络端到端的云、网、端一体化设计 网络端到端的通信、计算、控制一体化设计
2) 扩展和突破经典信息论,包括
? ? ?
从点对点香农信息论到网络信息论 以网络资源为约束的端到端容量表达 从基于语法的信息论到语义信息论
首先,上述两类问题是在6G设计中是紧密相关的,总体目的是解决需求到资源的最优映射问题。无论从工程实践还是基础理论出发进行求解,都需要保证资源的充分流动性。资源虚拟化是实现资源流动性的技术途径。因此,6G所有问题的归集,就是如何设计一个全维可定义网络的问题。通过在需求到资源映射问题中引入功能层,将该问题分解为需求到功能映射,功能到资源映射两个子问题。这里网络功能软件可定义。具体到工程实践中,两种途径求解映射关系。一种通过通信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推导映射,称之为人类智能(HI)方法。另一种是通过AI技术,基于大数据优化映射方法。AI在HI无法回答的问题上,例如网络容量边界,尤其是以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通信资源为约束的网络容量边界问题上,可以通过各种优化算法探寻边界,有可能为理论边界推导提供参考。
5. 6G跨领域参考设计
中国已正式启动5G商用。但5G还面临着诸如垂直行业壁垒、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缺失、AI伦理风险和材料相关的高能耗高成本等跨领域瓶颈问题。鉴于此,针对6G挑战性需求和技术难题,需要跨学科领域融合,探寻新机遇新方案,尝试新方向突破。
13
多视角点绘6G蓝图
如图5.1所示,在社会与经济领域,重点关注6G ICDT技术体系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挑战,关注6G创新面临的法律法规、伦理、社会心理等问题。在垂直领域,充分理解吸收垂直行业全流程知识,做到共生设计。在材料与能源领域,寻求助力移动通信性能突破的二维材料、超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和可再生可增加续航能力的能源技术。在生物信息领域,寻求移动通信新边际。
可持续发展、法律、伦理、心理 社会经济量子计算、类脑计算 先进计算垂直行业领域知识、全流程 ICDT技术体系空天地一体化 空间通信生物信息材料能源二维材料、超材料 轻量能源采集、新电池 脑机接口、人体增强 图5.1 6G设计重点参考领域
5.1 社会与经济
6G创新具备经济学基础。移动通信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是推动社会结构优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带来社会效益;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经济新范式,带来经济效益。据预测,2024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到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5]。从技术创新自身角度来看,技术研发能力大于产业化能力,是技术进化的机理。6G创新是技术进化的自然过程,其带来的社会与经济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6G技术内涵与生态扩大,由传递信息扩展到信息处理全流程,进而推动信息产业自身发展,带动关联产业升级。二是6G支撑的虚拟空间和智能体将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要素之一,冲击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架构,重构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各方主体关系和运行模式,扩大数字经济范畴和虚拟社会空间。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移动通信创新与应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首先,6G创新扩展了经济学研究范畴,对基础理论提出新挑战。6G经济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