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孵化中心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推进者,在做好孵化中心建设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加强对各所产业孵化工作的指导的基础上,要根据我院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的现状和各研究所产业孵化的实际需求,为研究所的产业孵化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
(1)、加大产业孵化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项目渠道资源。应该明确,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开辟了不少关于成果转化的项目渠道,尽管在院内归口的部门不同,大部分由科技局、计财局管理,都是属于科技产业孵化资金。院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工作,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另一方面要开发各部委、北京市及其他地方政府新的项目渠道资源,争取相关部门设立新项目或专项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资源集结起来,统一纳入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体系,使项目支持和产业孵化有机结合,以集中优势,形成合力。产业化项目要重点支持产权清晰、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承担。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院里也要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建立院产业孵化基金。其资金来源可考虑以下几种渠道:各所每年上交的开发收入、公司权益(股份)收益、房地产开发收入等。基金主要用于作为资本金投资参股新设立的公司、企业短期周转、贷款贴息和认证(如ISO9000等)支持等。
要积极开辟信贷资金渠道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发展产业离
开了社会金融机构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要真正作到行业内的领导者,把企业做大作强,必须破除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在充分论证项目市场潜力的基础上,积极借助银行等金融信贷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要通过我院品牌、科研资源优势、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技术投入等作为资金要素整合的手段,大胆吸引风险投资、产业资本和工商资本,为产业孵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2)、加强对产业孵化中心建设的政策指导
院产业局作为全院科技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全院的产业发展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产业政策、制度体系,使全院各支柱产业、各研究所在产业孵化的工作实践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产业孵化提供良性成长的政策软环境。要会同院里其他部门,加快有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本次会上就有一个制度将提交大家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本所产业孵化的实际积极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3)、加快产业开发队伍(创业企业家)建设
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已成为现代企业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随着我院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矛盾急剧凸现,尤其是市场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院产业发展最大的掣肘。在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的同时,积极吸引外部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建立内部合理的人
才流动通道,解决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打通产业和科研、管理之间人才流动的良性通道。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订相关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到企业工作,鼓励、吸引科研课题组、科学家带成果创业,并制定具体的薪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系列办法,对企业经营业绩显著,管理工作上有创新的企业人才,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消除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各支柱产业和各研究所产业孵化提供最具活力和创造性资源。
(4)、积极做好有关的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院的技术市场中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和研究所的肯定。应该认识到,我院每年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但不可能每一项成果都有我们自己来转化,必须通过技术市场的渠道尽快向社会转移,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尽快发挥作用,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各研究所要进一步提高对技术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技术市场的工作。产业局要进一步扩大技术市场工作的宣传和服务面,同时要积极申报、筹建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将其办成全国乃至世界农业技术集成、推介、交易的开放平台。
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是我院及各研究所优势和竞争力所在。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不力,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流失,冒牌、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院的产业发展和对外形象,削弱了产业竞争力。院产业局要制
定相关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对内提高研究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开发转让及利益分配制度,对外积极开展维权行动,为全院科技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知识产权环境。此外,产业局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在工商、税务、法律等方面建立服务体系,为在孵项目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新创企业的成活率。
同志们,加快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既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切实推进我院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