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探讨
学分制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它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利用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上课的质量。学分制于19世纪末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为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而进过多年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 一、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理论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中,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教学资源不足,在学年制的统一标准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资源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二,理论课程的教学观念陈旧,由于高校的体育课程前两年为必修且体育课时通常为一周一节,因此学生多集中在这一时间段选课、学习,而教师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将知识本位作为教学的核心,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失去兴趣;三,课程结构单一,许多学生在大学上体育课时,都有过课程内容单调乏味、长时间自由活动的经历,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使得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体育活动无法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现统一;四,理论课程评价单一,许多高校将出勤率、体能状况和体育竞技成绩作为当前体育教学评价的核心,从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表现,除此之外一些高校还将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忽视了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评价。
二、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第 1 页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将学生作为理论教学的主体。由于《纲要》中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许多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各运动项目的产生和演变历史”等作为理论的主体知识,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体育理论课的需求多集中在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各类运动的战术以及如何科学锻炼身体等方面,而这种教与学的偏差必然会导致学生体育兴趣的降低,因此高校在设置体育理论课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以保证课程的设置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其次,将学生的体育素养纳入到理论教学中来,体育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括身体条件、体育态度、体育技能、兴趣爱好等内容,而在“终身体育”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将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并通过相关理论的传授引起大学生对体育的重视,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最后,建立体育学科知识体系。高校的体育理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之前的体育教育基础上的,因此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避免因为教学内容的过于繁杂而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体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多为“大班课堂讲授”,而调查结果显示,这种组织形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体育理论通常是在学生不断尝试和反复练习中完成的,而缺乏实践支撑的体育理论教学必然会显得僵化而枯燥,为此,高校应该积极转变
第 2 页
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有机分散讲授和专题报告讲座的形式革新理论教学。所谓有机分散讲授是指将理论内容合理地分散在体育实践活动中,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块时间理论讲授的教学压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消化、理解理论内容;所谓专题报告讲座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在课堂上开展知识讲座,从而保证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体育”在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影响逐渐扩大,许多高校教师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不断增加体育理论内容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比重,以期帮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仍能够在体育理论的支持下,找到符合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形式和体育内容,然而由于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其理论内容往往是融合在实践之中的,因此这种盲目地增加体育理论课时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或理论理解中出现障碍,甚至影响其未来体育锻炼的质量,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在学分制下对体育理论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将理论教学分散在实践教学之中,并利用学分、绩点来促进大学生体育理论水平的全面提高。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