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 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2月第44卷第2期Chin J Nuts,February
2009,Vol 44,No.2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王文娟 吴春燕 应迎娟 王国红倪虹 莫华利 叶有新
【摘要】 目的 比较扣眼穿刺和区域穿刺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
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扣眼穿刺组30例,区域穿刺.~1t30例。12个月后,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扣眼穿刺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
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穿刺术; 血液透析滤过 【Key words】 Artef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s; Hemodia filtration Brescia-Cimino~”于1966年发明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 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急性透析”进入了 “慢性透析”年代,慢性肾衰尿毒症由以前的不治之症,到可 依靠血透获得长期生存。但动静脉内瘘最常见并发症是血管 狭窄和血管瘤的形成_1],而熟练、正确的穿刺方法可减少并发 症,维持内瘘高开通率。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3种,其中 为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 ]。绳梯法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 较高,根据国人特点,我们选用扣眼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进 行穿刺。l2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 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扣眼穿刺法动静脉 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l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2月在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 透析治疗的患者6O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法组 和区域穿刺法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2—8O岁,平均 (63.8~13.77)岁,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 比性。 1.2 方法 由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两组均采用16G(Fre. senius Medical Care 16G/1.6mm)穿刺针。 1.2.1 扣眼穿刺法组 选择动、静脉穿刺点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 口5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相距5cm。先穿刺静脉,使用三点 固定进针法(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穿刺点近端血管,固定 和充盈血管,右手的中指绷紧穿刺点远端皮肤),针尖朝上与 皮肤成20-25。进针。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轻 轻地推入血管,以透明无菌覆贴覆盖,胶布交叉固定穿刺针。 在内瘘血管远端旁开静脉穿刺点5cm以上, 以同样的方法穿 刺并固定动脉穿刺针。扣眼穿刺法的操作要点:每次穿刺都 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透室 王文娟:女,大专,主管护师,E-mail:wenwenjuan1211@yahoo.tom.cn 2008.08-14收稿 是同样的进针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 见 图1。 1.2.2 区域穿刺法组 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其原则同扣眼穿刺法,选择的 动、静脉穿刺区域作蜂窝状穿刺,穿刺后固定方法与扣眼穿 刺法组相同见图2。 图1 扣眼穿刺法 图2 区域穿刺法 1I3 观察指标 穿刺12个月后,通过CT血管造影检测两组血管狭窄发生 率、血管瘤形成率、血栓发生率,采用尿素模式法测量重复循 环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IO.O软件对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例数进行 验。 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2月第44卷第2期Chin J Nuts,February 2009,Vol 44,No.2 · 181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表1) 区域穿刺法组发生血管瘤和血管狭窄,明显高于扣眼穿 刺法组,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形成的发生 率也明显高于扣眼穿刺法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组别例数 血管瘤形成 血管狭窄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2.2 两组患者重复循环值的比较 扣眼穿刺法组30例重复循环值(3.16+2.53);区域穿刺法 组3O例重复循环值(5.24~4.28),t=2.286,19<0.05,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3 讨论 3.1 穿刺方式的选择 文献报道[2-4]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绳梯法、扣眼法和 区域法3种。3种穿刺方法中,绳梯法长期穿刺无血管瘤形成 之虞。但每次穿刺都要呈绳梯状变更穿刺位置,要求连接透 析动脉管道的穿刺针旁开内瘘吻合口5cm以上;连接静脉管 道的穿刺针亦需旁开“动脉”针5cm以上[3]。供穿刺的内瘘血 管需要足够的长度才能采用这种方法。国人受身高影响,可 利用的内瘘血管长度与欧美人有差别,因此,此穿刺方法在 我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扣眼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内瘘血 管长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宜国人选择。我们对两种方法穿刺1 年后比较发现,区域穿刺法内瘘的血管瘤形成和血管狭窄均 高达100%。而扣眼穿刺法1年后分别为6.67%和13.33% ,两者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