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堂教学深刻内涵,深化推进优质高效课堂”课题
研究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课题研究的提出
新课改以来,我校紧跟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
我校曾多次组织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充分暴露出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虽然不多,但是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表面上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实际上仅仅是为了课堂的“热闹”;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不少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这种“表面热闹,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积极推进潍坊市教科院“345优质高效课堂”研究的同时,2011年6月,我校结合潍坊市教科院的“百校十题”重大问题行动研究,确立了“领悟课堂教学深刻内涵,深化推进优质高效课堂”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工作思路,也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2、选题的意义
我校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优质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起各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校本教研与管理,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二、 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内容、目标 1、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2、研究的内容:
在认真落实 “345优质高效课堂”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课堂教学实效性和优质高效课堂内涵的研究,克服在实施“345优质高效课堂”过程中生搬硬套、全盘统一的现象;加强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深入研究、细致研究;加强对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导学案的实效性研究;加强对实施“345”优质高效课堂后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考试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过程中激励保障机制落实的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走出课堂教学呆板的“模式”,形成具有先进课堂教学理念,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课堂。促使全体教师将落实“345优质高效课堂”的相关要求成为自觉的行动,走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3、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各学科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三、 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组织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课堂观摩学习。 (4)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1)学校成立《领悟课堂教学深刻内涵,深化推进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置移动黑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3)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柳疃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
(4)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组研究课等。 (5)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6)学校定期开展新课改验收课活动。
(7)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优秀课改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8)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各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9)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10)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11)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2)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3、总结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
(1)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 (3)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进行课题的信度、效度分析,聘请专家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 课题的探索研究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保证优质高效课堂研究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研究领导小组,把推进优质高效课堂摆在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握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
每学期初,我校都展开讨论,交流经验,并召开全体教师会,认真总结上一年的课堂教学工作,找出了工作中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深化推进优质高效课堂实验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完善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推进优质高效课堂运行机制。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形成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借助培训学习,提高能力。
1、学校每年订阅100余种教育教学类报刊,鼓励教师阅读并写读书笔记;规定每周一下午为集中业务学习时间;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交流学习的感想体会。教师们先后学习了《潍坊市教育局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潍坊各学科教学建议》、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等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坚定了积极参加课堂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
2、我校多次邀请课堂教学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培训教师。专家们高屋建瓴,对我校的课改起了引领导向的作用。学校多次邀请市镇两级的教研室领导还到校听课、评课,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进行优质高效课堂实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3、我们充分发挥身边优秀课改教师的引领作用,如山东省教学能手孙晓燕老师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的案例式培训;潍坊市教学能手谭翠莲老师针对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步骤和系统性进行案例式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改教师的录像课,逐个环节进行评课,有效提高了大家的课堂掌控能力、小组建设技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4、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公开课,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全体教师公开课。每位教师提供至少两节精品公开课,每周五下午教研活动时间集体评课,分管领导和同科的老师必须参与听评课,锻炼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骨干教师示范课。每位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同科老师必须参加听课。此项活动让所有老师清晰了“345高效课堂”的大体流程,澄清了一些错误和模糊认识,掌握了一些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和技巧;青年教师赛讲课。青年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方面经验不足,但是他们有热情,有魄力,创新意识强。我们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师傅,并在师傅的指导下上好赛讲课,允许青年教师自由发挥,大胆创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灵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课,每次都把听课教师分组,研究不同的环节,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集体评课,然后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件写出案例,可以是有效事件的案例,教师要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然后进行详细的事件分析。也可以写低效事件的案例,要分析事件低效的原因,并指出解决的具体策略。学校隔周进行一次案例的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课堂教学的难题一一破解。
(三)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扎实推进 1、优化教学模式,把握操作环节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通过调研课堂现状,解剖教学行为,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反馈测评”三大模块;“四”是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延伸”四个环节;“五”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2、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导学案”质量
“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益。学校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导学案的设计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具体情况是:
(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格式研讨。
(2)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