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反应后固体质量
1.936g 1.936g 1.904g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线…………○………… 是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15.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4)通电后,MgCl2分解生成Mg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
16.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总8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题
17.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CuO+H2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Cu+H2O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8.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
试卷第7页,总8页
………线…………○…………
铁;
②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_____________铜(填“>”“=”“<”)。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
19.人们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产生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线…………○………… 过度堆积,引起肌肉酸痛。回答:
(1)乳酸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试卷第8页,总8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2H2是有机物,H2CO3是无机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CO2属于氧化物,H2CO3是酸,不是氧化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C、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正确,符合题意。
D、H2CO3是碳酸,其溶液显酸性,Na2CO3溶液显碱性,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1页,总9页
因此本题选择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条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氧化生成的物质应当是氧化镁MgO,反应方程式:
2Mg?O2?2MgO,故A选项错误;
B、缺少反应条件,该反应条件应该是高温,反应方程式:CaCO3B选项错误;
C、气泡的产生原因是稀盐酸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物是氯化亚铁与氢气,而不是氯化铁,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故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发生变质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设计合理;
B、浓盐酸易挥发,HCl极易溶于水,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设计合理;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应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氯化铁,也可能是硫酸铁、硝酸铁等,设计不合理;
D、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硫酸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磷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设计合理。 故选:C。 6.C 【解析】
答案第2页,总9页
高温CaO?CO2?,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