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练习:第8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试题资料 第8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连接体模型

a.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接触连接体问题

m

(1)(2018改编,6分)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

2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整体一起运动,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 )

f2f3f4fA. B. C. D. kkkk答案:C

m2kx

m+?a ,解得a=。隔离上面的木块进行分析,弹簧处于解析:对两木块整体有kx=?2??3mmkx

符合要求的最大形变量状态时,两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

233f

解得x=,故C项正确。

k

(2)(多选)(2017海南单科,5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53

A.若μ≠0,则k= B.若μ≠0 ,则k=

6513

C.若μ=0,则k= D.若μ=0,则k=

25答案:BD

解析:三个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aF-6μmg1=,所以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F1=3ma+3μmg=F,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2

6m21

F

5F1233

=F-ma-μmg=F, 所以k===。因为上述过程与μ是否为零无关,故k=恒成立,

6F2555

F6故B项、D项均正确。

b.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轻绳(杆)的连接体问题

(3)(多选)(2015全国Ⅱ,6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2

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

3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解析:设P、Q西边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则F=nma。设P、Q东边有k节2

车厢,则F=km·a。解得3n=2k,由此式可知n只能取偶数。当n=2时,k=3,总节数为

3N=5;当n=4时,k=6,总节数为N=10;当n=6时,k=9,总节数为N=15;当n=8时,k=12,总节数为N=20。故B项、C项均正确。

(4)(经典题,6分)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FT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要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6

答案:C

解析: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C受重力、A对C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对C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的作用,故A项错误。F-6μ·mgF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μg。对A、C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6m6m2

得FT1-μ·4mg=4ma,解得FT1=F,当F=1.5FT时,FT1=FT,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项

3FT

错误,C项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要断时,对A、C整体分析,加速度a=,隔离A单

4mFT

独分析,A受到的摩擦力Ff=ma=,故D项错误。

4

c.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弹簧连接体问题

(5)(2017贵州模拟,6分)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则( )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A.x1一定等于x2 B.x1一定大于x2

C.若m1>m2,则x1>x2 D.若m1

解析: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时,先用整体法有F-(m1+m2)g=(m1+m2)a,再隔离b

m2F

有kx1-m2g=m2a,联立得x1= 。当沿水平方向拉着a时,先用整体法有F=

k(m1+m2)m2F

(m1+m2)a′,再隔离b有kx2=m2a′,联立得x2=,可见x1=x2,故A项正确。

k(m1+m2)

2.传送带模型

a.利用分类讨论法求解水平传送带问题

(6)(2017湖北模拟,14分)如图(a)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传送带两端点A与B间的距离为L=6.0 m,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处以v0=7 m/s的水平速度滑上传送带,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 m/s2。

图(a) 图(b)

①若传送带静止,求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

②若传送带以v传=5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求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

③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是有关系的,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动,在图(b)中画出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vB与传送带速度v传的关系图像。 答案:①5 m/s(3分) ②5 m/s(3分) ③见解析图(8分)

解析:①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一直匀减速至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有 -μmga==-μg=-2 m/s2(2分)

m

2

由速度—位移关系v2B-v0=2aL,得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

2vB=v20+2aL=7+2×(-2)×6 m/s=5 m/s(1分)

②若传送带以v传=5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物块的受力情况不变,则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仍为 vB=5 m/s(3分)

③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动时,

a.当0<v传≤5 m/s时,物块一直匀减速到B点,则 vB=5 m/s

b.若物块始终加速直至离开B点,其加速度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μmga′==μg=2 m/s2

m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

2

v′B=v20+2a′L=7+2×2×6 m/s=73 m/s≈8.5 m/s

即,当v传>73 m/s时,物块一直匀加速到B点并以73 m/s的速度离开B点

c.当5 m/s<v传<7 m/s时,物块匀减速至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匀速运动至B点离开,则有vB=v传

d.当7 m/s<v传<73 m/s时,物块匀加速至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匀速运动至B点离开,则有vB=v传,所以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与传送带转动速度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8分,三段图线,第一段2分,二、三段每段3分)

b.分阶段分析倾斜传送带问题

(7)(2017河南模拟,14分)如图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5 m,倾角α=37°,将一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下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底端向上运动,物块运动到上端需要的时间为t=5 s,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为2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①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②若将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不变,再将另一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上端向下运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该物块从传送带上端运动到下端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①0.8(7分) ②

145-4

s(7分) 5

解析:①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到上端,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则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过程中,设加速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有 1

x1=vt1(1分)

2

L-x1=vt2(1分) t1+t2=t(1分)

解得t1=5 s,t2=0(1分)

说明物块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传送带上端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则物块的加速度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v

a1==0.4 m/s2(1分)

t1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平行传送带方向上,受到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和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gcos 37°-mgsin 37°=ma1(1分) 解得 μ1=0.8(1分)

②物块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有 μ2m′gcos 37°+m′gsin 37°=m′a2(1分) 解得a2=10 m/s2(1分)

v

则物块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3==0.2 s(1分)

a21

运动的位移 x3=vt3=0.2 m

2

由于m′gsin 37°>μ2m′gcos 37°,所以物块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仍向下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7°-μ2m′gcos 37°=m′a3(1分) 解得a3=2 m/s2

1

根据位移关系可得L-x3=vt4+a3t2(1分)

24解得t4=?

145?

s(1分)

?5-1?

145-4

s(1分) 5

所以运动的总时间为t3+t4=

3.滑块—木板模型

a.利用隔离法求解水平方向的滑块—木板模型

(8)(2017全国Ⅲ,20分)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①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②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①1m/s (9分) ②1.9 m(11分)

解析:①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μ1mAg(1分) f2=μ1mBg(1分)

f3=μ2(mA+mB+m)g(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 (1分) f2=mBaB (1分)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练习:第8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

最新试题资料第8课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连接体模型a.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接触连接体问题m(1)(2018改编,6分)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2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整体一起运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0y1e1slj47g2499ip734mu7526k9200fs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