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调查与思考
一、材料来源情况
为完成本论文,我通过谷歌学术搜索相关期刊,并通过CNKI期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询到了以下相关资料:肖红的《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初探》、韦宏的《提高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谫议》、郑轶彦的《论21世纪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王蕾的《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关系论》、李玉鸽的《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关系摭谈》、韦宏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许军娥和张美红的《论新课程视野中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王林的《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瓦韵青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提升儿童文学的素养》、王蕾的《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现状分析》、曹文英和吕杰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朱自强的《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杜伟的《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和对策》、孙云凤的《论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价值》、韩丽梅的《儿童文学阅读与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研究》、于树漫的《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探析》、李玉鸽的《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状况调查与思考》、冯丽军的《试论儿童文学与师范生素质培养》、瓦韵青的《素质教育与儿童文学》、吕俊的《童年·童心·童趣———谈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崔涛的《童心与生命的对话——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此外我还阅读了王泉根和赵静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对以上文献的分析,完成了这篇文献综述。 二、综述导言
什么是儿童文学?我们借用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蒋风先生的论述来看它的定义: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儿少年儿童创作或编写,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
什么是儿童文学素养?我们不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寻找一些界定它的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是“平日的修养”;在《辞海》中,“素养”意为“经常修习培养”。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修养”是“指理论、知识、艺术、
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看来,“素养”一词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儿童文学素养”,便是人们在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作家作品、文体知识、文本解读能力、儿童文学阅读相关理念等方面,通过不断的研习和实践达到一定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呢?提高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
1.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语文教材的更新换代,儿童文学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地位重新得到确认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而研究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就不难发现:教材的课文选编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正在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在80%左右。儿童文学的多种文体也相继出现在语文教材中。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2.儿童文学成为语文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的主体
伴随着越来越多依托儿童文学编写的语文读本和课外读物问世,儿童文学开始从更广、更纵深的层面进入小学的语文教育,不仅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儿童文学自身也因与基础教育的结合得到了发展的机遇。身为教师,应该有责任、有能力来指导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时,儿童文学知识的有无和多寡,必然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指导水平。
3.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统一。总所周知,语文是最能体现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教师又是最具人文色彩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工具理性占上风,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又很缺乏,导致了语文教学要么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要么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语文教育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文“课堂的底色”——人文性。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能否得以实现,不仅在于教材的进步,还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文学修养的加强。
4.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有别于理性的文章,最明显的特点
就是审美。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缺乏,对饱含着作家审美理想、审美个性的作品,或是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睛,或是缺少引导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把握和处理教材时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要求教师要从加强文学修养着手,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5.国内外对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调查研究不多
国内外对语文教师儿童素养进行的调查研究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普通不高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地建议及对策。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丰厚、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完善,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研究现状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杜伟在《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和对策》[14]
中对中外儿童文学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
儿童文学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西欧、北欧一直是高校文科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且早已有硕士、博士学位,日本梅花女子大学、百合女子大学还设有儿童文学系。即使在我国台湾省,儿童文学也长期作为高师文科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规定理科学生也须修满学分,否则不予毕业。台湾9所师院、3所师大及台湾大学、东海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均开设有儿童文学(分布在中文系、教育系、图书馆学系、家政系等) ,台湾现在还有《儿童文学学刊》、《儿童文学学会会讯》等刊物,台东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每年招收近20名儿童文学研究生。在国际文学研究方面,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学术团体,一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个就是国际儿童文学学会( IRSCL) ,该学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国际儿童文学研讨大会。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十分希望能在有13亿人口、3亿多少年儿童的中国举办研讨大会,但以我国儿童文学学科今天所处的现状,无疑是没有能力和资格举办这一盛会的。和资格举办这一盛会的。按照一般常识,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拥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样一个巨大接受群体的文学门类,其教学研究、理论批评理所当然应当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比如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系,社会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机构,作家协会的创作研究部门等。然而,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现状却是十分严峻,甚至可以说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众所周知,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今后接触最多的将是少年儿童。儿童文学所具有的先天的多元教育功能,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然而儿童文学课程在以培养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师范院校文科教学的整体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儿童文学
课程尚无应有的地位,至今还作为“三级学科”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的名下。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师范院校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但并不普遍。过去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儿童文学则只是在“文选与写作”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推出,学生不能对儿童文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有些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也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知识背景。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4].
而在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也没有得应有的重视。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提出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五年一轮训的继续教育。但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儿童文学这一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就长期以来没有被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而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恰恰缺少的就是对儿童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王蕾《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现状分析》[11]
基于上述的原因,目前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理念。尽管儿童文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们面对的却是一连串令语文教师尴尬的事实。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怎样认识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不少语文教师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有人简单地以儿歌和童话来概括整个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对人性一一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的人文精神更是一无所知。新编语文教材中这些经过专家从多年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放到老师面前却是一脸的陌生。许多老师不知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郑轶彦《论21世纪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3].
韩丽梅《儿童文学阅读与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研究》[16]中指出中国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中国儿童一年级每年的阅读量不及美国儿童阅读量的六分之一。中国孩子最缺的是阅读。中国的孩子缺乏大量的阅读。在其他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浓厚的阅读气氛,社区、大中小学都有图书馆,有很多提供儿童大量阅读的环境。中国儿童的阅读量主要是从课文中、从教材中出来的,所以一年级中国儿童每年的阅读量大概是4900字,比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六分之一还要少,所以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低于美国儿童的阅读量。
目前应该充分正视这样的现实:
1. 语文教师忽略了儿童文学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2.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中儿童文学知识方面的匮乏,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享受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乐趣,从而也难以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这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大障碍, 应该引起教育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3.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提出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问题:如何进行调整改革,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培训学习,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许军娥,张美红《论新课程视野中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8].
于树漫在《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探析》[17]中对此现状进行探究,提出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三方面原因:
(一)儿童文学学科地位较低
由于有关部门重视不够,儿童文学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长期没有地位,以致影响到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儿童文学没有作为必修课在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普遍开设起来,有的甚至连选修课也没有开。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明确地把自己的教学目的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这一点也成为学校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甚至学生的分数直接关乎教师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无暇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许多教师自身也没有时间读书,
(三)民间阅读风气的问题
其实,对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应该是在人的早期丰富的感性阅读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中国公民的早期儿童文学阅读状况整体水平偏低,没有形成以阅读为习惯的民风。对儿童的早期阅读历来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高校课程设置中儿童文学地位低下的社会原因。
四、本人的观点
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数不多并浅尝辄止,其中大部分致力于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原因的探析,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分析,缺乏直接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将以宁波市的小学为例,选取城市和农村的几所小学,对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交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堂记录。根据调查资料科学分析宁波市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探究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及造成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的原因,阐明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现实意义,最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有效策略。另外,在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调查分析中,还将对城市和农村小学在职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行横向对比,对新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进行纵向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