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三)A卷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24九上·南浔月考)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17七下·泗阳期末) 默写古诗词。 (1)
曲径通幽处,________。(《体破山寺后禅院》) (2)
________,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
________?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4)
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第 1 页 共 13 页
________,卷天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7)
桃李不言,________。(《史记·李将军列传》) (8)
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
杜甫的《孤雁》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爱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杜甫《孤雁》)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
3. (7分) (2024·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憨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 , 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shāo
喜上眉________
jié
乡土情________
jué 取________
(2) 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怯________(A.qiè B.què) ②翘________(A.qiào B.qiáo) (3) 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 . “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 .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第 2 页 共 13 页
D .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 (7分) (2024·郴州)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5. (13分) (2024八下·永州期中)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第 3 页 共 13 页
①具答之________ ②无论魏晋________ ③君安能以有其民哉________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对一处一分)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4) (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6. (22分) (2024九上·平潭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总有一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第 4 页 共 13 页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
第 5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