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施仁爱,管理人为本
邵阳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记实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助君三贯,可解九日之渴。 管鲍之谊,同甘共苦仍然,理想境界,社会和谐大同。 救助管理站是民政系统的窗口单位,是紧密联系民生,直接服务流浪弱势群体的主要阵地,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履行救助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党和政府形象,表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载体。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邵阳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和站务会率领全部干部职工,在市民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托省民政厅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依照“志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流浪救助任务,为“保增加,保民生,保稳固”构建和谐邵阳做出了踊跃的奉献。
本站现有在职工作人员25人,其中党员:13人。站领导班子4人,其中站长兼书记1人、副站长2人、工会主席1人。设有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行政科、未保办、捍卫科等6个职能科室。本站始建于1950年5月,前后经历了收容所、收容遣送站、救助管理站等几个阶段,建站60余载,救助站从小到大,筚路蓝缕,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建
站60余载,救助站从弱到强,栉风沐雨,同舟共济,同心同德。2003年8月实行新的关爱救助后,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承担了全市辖区内8县1市3区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去年全年救助量达8300余人次,其中救助60岁以上的老年人3260余人次;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980余人次;急症危重病人60余人次;神经病人380余人次;跨省接送150余人次;跨市接送530余人次;护送返乡720余人次。为他(她)们解决衣食住行、通信和返乡车票。还要承担流浪未成年人、神经病人、老弱病残的跨省跨市接送,返乡安置等工作。
一、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救助站
过去救助站为单层平房的四合院,衡宇破旧,夏天巷蝇乱舞,雨天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2008年6月开始,救助站多方筹集资金,在国家发改委,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邵阳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大楼于2010年10月建成投入利用,该大楼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工程总造价360余万元,砖混三层四合院式建筑,一楼为男性救助区、二楼为女性救助区、三楼为行政办公区,进门的接待大厅宽敞敞亮,门头上方为巨幅电子显示屏,转动播出的红色大字内容为:全部党员干部职工向全市人民拜年!恭祝:新年快乐,吉祥如意,阖家团圆,幸福安康!民政系统向全社会许诺:真情暖人心,满意在民政。
接待室配备有轮椅、拐杖、老花镜等辅助器具和急救药箱。活动室配有电视机,电教室配有电脑为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图书阅览室有青少年喜欢的读物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24小时值班热忱接待求助对象。救助室设置有80个床位,布局合理,配有洗手间、空气能热水器全天候供水为救助对象洗浴。还设有活动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场。去年5月上旬,举行了救助管理站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揭牌仪式,省民政厅、市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的有关领导出席并莅临指导。
二、带头服务群众,领导班子团结务实
早在2010年5月,救助站党支部踊跃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深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邵阳流浪救助事业”的宣传横幅至今还悬挂在一楼救助室的走廊上方。基层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职位争优秀。党支部尽力做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尽力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遵法、带头宏扬正气。于2011年5月退休的陈立党站长被市民政系统评为2010年度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正晔书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办公室主任何春艳同志和于去年7月退休的张芳龙同志2010年度考核为优秀,黄丹同志和行政科长袁勇同志被市民政系统评为2010年度作风建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