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细胞膜中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的探究
2.细胞膜成分(结合P43—第一自然段写出细胞膜的成分及特点)
(2)特点: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13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问题思考
将人的肝细胞中的磷脂全部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其面
积是肝细胞表面积的2倍吗?为什么?
提示:大大超过2倍,肝细胞具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
问题思考 列。
提示:细胞内、外两侧均以水为主,需要亲水端与之接触,亲水头部朝向两侧,疏水尾部排在中间(尾尾相对、头部朝向两侧)。
根据磷脂分子特点,推测其在组成细胞膜的双层分子如何排
题型二 细胞膜成分的考查
[例3] 下列说法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卵细胞等细胞膜的成分分析,推测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D.丹尼利和戴维森通过显色实验证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解题分析 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上附有蛋白质,D错误。
答案 D
[例4] 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C.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要少
D.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
解题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蛋白质约占40%,脂质约占5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A正确,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种类与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B正确;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D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三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1.静态结构模型的提出 (1)时间:1959年。 (2)科学家:01罗伯特森。
(3)依据: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02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
□
(4)模型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03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04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05蛋白质分子。
(5)模型缺点:细胞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细胞膜功能将难以实现,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2.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1)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
□□
(2)动态结构模型的提出
时间 科学家 模型名称
1972年 09辛格和□10尼科尔森 □11流动镶嵌模型 □
科学方法——提出假说
1.提出假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 2.修正和补充假说。
3.假说被接受或被否定,取决于它是否能与以后不断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
吻
合
。
问题思考 在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中,将温度维持在0 ℃,与37 ℃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提示:0 ℃条件下,所有蛋白质分子平均运动速率比37 ℃下要低,故蛋白质分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分布均匀。
题型三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的分析
[例5] 下列说法与生物膜结构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B.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D.罗伯特森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结构,与许多现象不符
解题分析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A错误;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两种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辛格和尼科尔森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罗伯特森提出的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受到很多质疑,因为它与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运动等很多现象相矛盾,D正确。
答案 A
[例6]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基本过程如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的流动速率
解题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失,停止照射时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过段时间后别处的荧光物质又流动过来,因此能推算膜的流动速率而不能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速率。
答案 C
知识点四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