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陈谷
【摘 要】摘 要:青浦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建成年代久远,现状出水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因此亟须进行提标改造。该次提标改造采用MBR工艺,确保稳定达到提标要求。该工程还充分利用现状二期闲置这一条件,巧妙地在有限用地内新建全规模处理设施,可做到对现状一期工程基本无影响,并释放出大量富余用地。介绍了现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应对、总体思路、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设计参数。最终项目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并节约了土地资源,为国内类似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000)006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MBR工艺;用地释放
0 引言
青浦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建成运行,自建成以来,青浦污水厂对青浦区内的水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国家对环境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根据环太湖流域统筹要求,青浦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亟须进行提标改造,进一步提高地区水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在上述大背景下开展了青浦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
1 污水厂现状及改造要求
1.1 污水厂现状概况
青浦污水处理厂位于青浦区中心的青浦新城内,青昆路两侧。一二期工程位于青昆路东侧,占地面积2.5 hm2;三期工程位于青昆路西侧,占地面积1.84 hm2。青浦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3.5万m3/d,与本文相关的一二期工程(一二期规模1.5万m3/d)具体分述如下:一期规模为7 500 m3/d,采用SBR工艺,于1992年建成运行;升级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的改造已于2006年完成,改造后采用AAO工艺;二期规模为7 500 m3/d,采用氧化沟工艺,于1998年建成运行,出水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1993)排放标准(COD、BOD、SS相当于国标二级标准,氨氮不大于15 mg/L);二期工程由于标准较低,目前处于停用状态。全厂污泥集中于三期污泥处理设施统一处理后外运。 1.2 该次提标改造要求
该次提标改造工程需要将出水标准提高至执行新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特别排放限值(优于一级A标准)。此外,鉴于是对现状运行中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因此除提标要求,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求[1]:
(1)充分利用已建处理设施,力求少改动,最大限度减少对污水厂正常运行的影响。
(2)尽量采用有节地特点的工艺或建设形式,以最大化土地价值。 (3)在改造中尽量维持全厂平面布局的合理统一。 1.3现状出水水质分析
根据青浦污水处理厂提供的出水水质资料,将污水厂现状出水水质与该次提标
水质要求进行了对比和统计,具体见表1。
与该次提标目标相比,除BOD5能直接达标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天数未能达到新标准,尤其是SS,基本还不能达到新标准5 mg/L。根据对现状水质的分析,该次提标改造需要将重点放在氮类污染物、SS和TP等污染物指标上。
2 改造难点及应对策略
2.1 改造难点分析
该次提标改造工程存在三方面难点:
(1)出水标准高。出水目标全面优于一级A标准,除TN优于一级A标准(TN≤10 mg/L)外,其他均执行地表Ⅳ类水标准。目前环保局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实施在线24 h监测,这就要求出水水质长期稳定、可靠。出水TN按10 mg/L控制,因此选择合理最佳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处理工艺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点,其中碳源的合理分配和氮的有效去除是该次工艺设计的核心。出水SS按5 mg/L控制,因此选择合理最佳的有针对性的深度处理工艺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点,其中如何稳定保证出水SS是工艺设计的另一核心。
(2)不可影响现状运行。目前在运行的为一期工程,实际处理水量已满负荷达到7 500 m3/d。由于来水无法切换至其他地区污水厂,因此该工程需在保证现状一期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现状1.5万m3/d规模处理设施完成提标。丝毫不可影响现状运行,对该次改造方案提出了较大难度。
(3)用地紧张、土地价值高。该工程需要在4 000 m2左右区域内新建原一二期总规模1.5万m3/d的处理设施,对该工程提出了极高的节地要求。 2.2 设计方案中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