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曹兴平
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6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逐步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图导学”便是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创新成果之一,该成果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文章将简述以图导课、以图析理、以图作结等教学方法,探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初中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85-01
初中地理课本中包含形式、内容多样的图表,这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图导学,即以地理图片为主要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取信息、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图导学兼顾学生地理技能与思维的发展,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利用以图导学实现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能锻炼学生捕捉地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 一、以图导课
地理图片能够直观、形象地传递位置、形状、范围等地理符号信息,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地理事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地理图片能给初中地理课堂提供探究素材,不断扩充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由此看来,教师将地理图片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能在营造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的同时,培育学生形象思维,增强学生捕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河流与湖泊”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观察黄河流域的示意图,了解黄河流域的水系特征并思考黄河中大量泥沙的主要来源,同时找出黄河流域中被称为“地上河”的河段。地理读图方法是一种内在规律,学生掌握了读局部水系图的方法,便能对我国整体、局部河流、湖泊的分布形成初步认识。“心中有图”,教师再在正式教学中向学生提問部分河流、湖泊,学生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了。 二、以图析理
学生需在地理课堂中学会自主读图,从地图的表面切入,由表及里,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应掌握读多张图并整理归纳信息的方法。如在课堂之初,学生只需对黄河流域的河流、湖泊形成初步印象,知道黄河泥沙的来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