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目前,许多学校已着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初步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紧接着就需要制定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和工作依据,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方面的一般性规定,是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一般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原则、校本课程的内和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二、为什么要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统一认识、辩证评估、规范程序、科学管理、有效落实、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学校需要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怎样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
(二)校本课程开发评估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评估需要,即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要进行一系列基础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各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教师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例1:石厦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估需要 1.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以“笃行、博学、质朴、方正”为校训,着力培养“团结、求实、竞争、创新”的校风,“严、精、实、研、新”的教风。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每年举行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每个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变成学生渴求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德育工作中通过
学生自主参与德育管理和活动,将学校的德育要求和各项制度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问卷及访谈都涉及如下内容:你希望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需要重建学校文化,使学校焕发生机与活力;学校所在社区,同样需要创建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学生是社区文化的一种代言人,所以,社区的管理者积极主动地提供适合学生实践、体验的场地,给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并经常与学校一起组织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很有必要。校本课程开发,给社区创造了机会。
4.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我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同时学校所在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丰富的资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可行,而且还能独具特色。
附:校本课程开发评估表 项目 优势 不足 学校规模
适中,便于组织、管理 教师配课多,工作量大 行政班子
团结务实,敢于创新,有奉献精神 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师资
科艺体教师:10人学科拓展教师:16人技能教师:5人 缺少新课程的理论素养,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学生
热情高,求知欲强
自信心待加强,交往、动手能力待提高,创新意识欠缺 家长
热心,支持学校工作
旧观念难转变,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学校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9428平方米,拥有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篮球场各二个,藏书10万余册。语音室、电脑、音乐、美术、自然、电教等功能室基本齐全。 有的设施利用率不高
社区资源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气旺盛 社区缺乏与学校紧密的联系
例2:姚店中学《渔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中《渔洋文化》的开发依据
学校依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资源、姚店乡的地理条件、在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渔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作以下论证:
1、三级管理的课程结构。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为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培养必须的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姚店乡的区域特点:三江交汇(长江、清江、渔洋河)、渔洋绕境。境内的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说故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开发校本课程最有力的依据。 (三)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各校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可以从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办学目标和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课程建设等方面去制定。
例如:郁达夫中学《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中的开发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通过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
1、 形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实践价值的校本课程;
2、 使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即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起到显性和隐性的强大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3、 使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中的教育更有序、更自觉、更稳固、更深入的发展; 4、 使郁达夫中学的办学更有特色、更有活力。充分显示人文见长,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
例2:(一)总体目标:
: 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学生相关的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要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思想方法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二)具体目标: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必须突出其研究性和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的能力,具体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明确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科学态度在学习、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价值。
〈2〉学习掌握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方法。 〈3〉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小课题研究之中。 3、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l〉了解规范的研究程序。
(2)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4、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 (1)增强质疑问难的勇气。 (2)培育有自己主见的主体精神。 (3)养成协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四)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遵循的哪些原则,可以从教育思想、领导策略、教师参与、学生主体、管理方法、过程进展、区域资源、校内外结合等方面去考虑。
例1:富阳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比例要控制在课时总量的10%-25%,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3、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的有机结合,促使资源开发与校本特色同步发展,学校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同区域的学校要积极配合,走合作公关之路,避免学校与学校之间重复开发的弊端。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5、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例2: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开发和利用课程; 基础性原则——要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发展性原则——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全面性原则——要服务于人的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人本性原则——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应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整合性原则——完善补充、优化现行教材;
创造性原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的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创造性地进行学校课程管理,创造性的实施学校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例3:
1、“分段推进、反复强化、逐步深入”\的原则。 2、参与、合作、民主和多样性原则。 3、本校与其他学校和机构的互动原则。
4、专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开发建设的原则。
5、时代性原则,要体现21世纪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正体现新、活、实的特点。
6、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改变以往学生单纯以教师布置的书本作业,为开放的、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
7、创新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面广,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体现出个性化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在需要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大致框架。 例如新城子小学: 1、确定内容:
以本地资源为主要内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传说、先进人物等各个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学科类校本课程,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
2、设计框架: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课程的开发要与学校办学思想中“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立足校本、瞄准特色,做到开放性、趣味性、教育性、生活化、综合化。将校本课程的结构框架确定为:
我爱我的家乡(名称)
概况篇 传说篇 创业篇 名胜篇 巍巍雾灵 古迹特色篇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许多“拍脑袋决定”或者说没有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