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四大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方式及
注意事项]》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完全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实验验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体验,学生自行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方式、步骤),各小组的学习内容一般不相同,即使有雷同,学习的侧重点、角度也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远比学科课程中的丰富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有体验、观察、操作、试验、调查等,这就要求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个人学习和班集体学习为辅,穿插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可以以专题学习、活动项目、专题研究、操作学习等形式呈现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团体合作的机会。所以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常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而学科课程中采用合作学习主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并不能取代学科课程中班级授课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完全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实验验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体验。一些学业水平不高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却有不同凡响的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小组学习内容扩展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等,往往是真实情景下的问题,涉及人文、科学等的综合知识。学生可自主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范围。学生自行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方式、步骤),各小组的学习内容一般不相同,即使有雷同,学习的侧重点、角度也各不相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远比学科课程中的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人力资源除指导教师、组员,还可包括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可提供所需资源的社会各界人士。物力资源除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校外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社区的自然场景、社会活动、历史与现实状况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小组整体评价为主,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要求评价标准更加多样化,评价方式更加多样性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难以预料学习过程新生成的问题,学习内容综合性强,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是一环扣一环,并非一两课时便能结束,它的连贯性、长期性决定教师要关注每一环节,给予及时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开放性强,学校应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主权。同样教师在指导合作时,也应给予学生的学习更大的自主权、选择权。指导教师要联合其他教师以及家长、社会人士,协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运用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的本土化、情景化 合作学习的理论进入我国时间不长,大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成
.
果,翻译理论时难以避免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误差”。国内对“合作学习”作为整体研究的资料不多。不同国家、不同课程类型,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学生等的合作学习应有不同特点,所以“合作学习”的理论也要本土化、情景化,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我国教学实践中缺少合作学习的经验和适宜的外部条件。刚触及“合作学习”的师生们对它有些不习惯。教师放不开,学生不能自主。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合作学习”主旨理解欠深入,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受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制约,对实践中生成的问题难以正确把握,教学指导不到位。 2.合作学习的适宜环境 现行的学校文化不适于合作学习的运用,我们要为合作学习创造适宜的环境,做好准备活动。 (1)营造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培养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树立自信心,相互尊重信任,乐于合作,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组员间相互调整,协作配合,互补共进,创造一种平等参与的合作氛围。 (2)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训练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在使用中自然地掌握,得到发展。合作技能主要有:组成小组的技能,如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如注意倾听,赞扬――对赞扬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的应答;交流思想的技能,如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检查理解是否正确等。 3.处理好有关合作学习的几组关系 (1)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合作学习、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是三种主要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方式。竞争性学习中,学习者之间不相容,单独学习,自己的胜利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上,参照常规水平对学习者进行评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个体化学习中,学习者彼此独立学习,靠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自己的成功不影响其他学习者的结果。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自己达成的目标只是小组共同目标的一部分,只有学习者都完成各自的目标,才能获得成功。 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相互摒弃的关系。他们各有优劣,可以融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作用,互补不足。如合作学习中可以开展组际间的竞争性学习,增进各小组的凝聚力;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之前,也可安排组员进行个体独立学习,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 (2)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我们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班级授课的作用,要依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的需要加以选择。两者也可交替采用,如在合作学习的初始、中间、结束阶段可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讲解、汇报、评价、总结等。 (3)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但把学习者简单地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不能等同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其构成要素、存在条件,小组学习的内涵远大于合作学习。所以一两分钟的小组讨论交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关注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相近的形式,更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实质。不能只有“小组”,而没有“合作”,没有“学习”。 参考文献 1 高 峡.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