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和寒带的变化趋势与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一样,温带的变化趋势与黄赤交角相反。 即: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会变大,温带的范围将会变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会变小,温带的范围将会变大。
第四节 1、4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的定义、分类、特性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3)分类:纵波(P 波)和横波(S波) (4)特性 分类 纵波 横波 速度 较快 较慢 所经物质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 共同点 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而变化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不连续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深度 33km 2900km 纵波横波传播速度 纵波和横波传播明显增加 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①位置: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部分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 (1)地壳 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③组成: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④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①位置: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下界面在距地表2900千米深处
16
②厚度:17~2900千米
(2)地幔 ③结构和组成: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
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④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⑤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①位置:从古登堡面到地心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3470多千米 (3)地核 ③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④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名称 主要特征 (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壳 地表~莫霍平均17千米 (2)各地厚度不一 界面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幔 莫霍界面~17~2900千(2)上部有一软流层 古登堡界面 米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地核 古登堡界面2900~6371(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地心 千米 (3)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念:包裹地球的气体层。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组成: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
1、大气圈
(3)特点: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4)上界: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1)概念: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状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2)组成 位置:海洋水、陆地水(地表、地下水)、水汽水、生物水 2、水圈 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运动状态:循环运动。
17
范围 深度
(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
3、生物圈 (3)最核心的部分: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 (4)作用: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由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 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 最活跃的因素
(5)地球外部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在太阳和人类生 活的参与下,整个地球才会变得生机盎然。外部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循 环,是促使地表物质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