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体会志士之慨、隐士之情
活动1 体会志士之慨
1.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短歌行》一诗的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格调悲凉。但这些“悲凉之句”表现的却不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诗人因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才感到悲凉。虽然如此,诗人的情绪并不消极,结尾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虽然人生短促,但绝不因此悲观失望,自甘沉沦,而是要立马扬鞭,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不消极无味,而要请天下英豪相助一统河山。这表明了诗作的情感流向,是由悲凉转向自信,由低沉流向慷慨的。 活动2 体会隐士之情
2.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体会诗人的归田守拙之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两句诗可见,陶渊明归田以后,因无世俗杂务的纠缠,闲暇的时间就显得多了。隐居家中,无世俗杂务烦扰,自然清静。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诗可见,陶渊明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又重返大自然一样;用一比喻,其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 3.阅读陶渊明的《乞食》,思考后面的问题。
乞 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①
②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③
注
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
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②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③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
意为永远不忘。戢,收藏。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把归隐后的生活写得非常恬淡美好,但读完《乞食》后我们知道,告别官场回归田园却是免不了饥饿的。尽管如此,陶渊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在陶渊明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难忍受?由此,你对陶渊明有什么认识?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世俗的压迫驱使陶渊明回归田园,《归园田居(其一)》中所说的“尘网”“樊笼”,都是束缚人的东西。他不能忍受那种身不由己的、很痛苦很压抑的生活,因此他宁愿选择贫穷。和穷困比较起来,社会的动乱、官场的污浊使陶渊明更难以忍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宁可穷困乞食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而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诗人形象。在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中,陶渊明坚守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净土,宁可忍饥挨饿,也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这更体现出他人格的可贵之处。 活动3 比较二人的人生态度及其表达
4.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力,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5.先秦时代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到了汉代,五言诗逐渐发展兴盛起来。请对比阅读《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并简要分析一下,与四言诗相比,五言诗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五言诗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句子成分,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2)四言诗朗读时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可为“二二一”式、“二一二”式,组合方式较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有灵动之美。 (3)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多样,可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而四言诗句式较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不能适应多种感情表达的需要。
任务二 感受不同的唐诗情韵
活动1 比较三首唐诗不同的生命表达
1.这三首唐诗均表达了作者各自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试结合诗歌填出下表内容。
篇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答案
篇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活动2 比较三首唐诗不同的诗体与诗风
2.唐代三位最杰出的诗人在抒发感情时分别选用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不同的诗体形式。请谈谈古体诗与近体诗在抒发感情方面各有哪些优势,三位诗人所选用的诗体对他们抒发感情的影响。
相关链接——古体诗和近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不包括词、曲),从形式上可以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从时间上说,古体诗在前,近体诗在后。古体诗指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它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古体诗不拘字数,可以让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尽则止;押韵灵活,可以让作者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适时换韵,不必以文而害意。
②近体诗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讲究对仗,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整齐美;字数、句数固定,因此具有凝练浓缩的精致美。
人生失意、苦闷,壮志难酬 生命状态(同) 内心情感(异) 苦闷、怅惘、傲岸、自信 悲秋苦病、忧国伤时 才高被弃、迁谪之痛、天涯之感 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梦游天姥 登高所见 琵琶女才艺与身世 生命状态(同) 内心情感(异) 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2)①李白选择了古体诗形式中的七字歌行,以七言为主,杂用四言、五言、八言等句式,句子长短不齐,换韵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适合李白才华横溢、放纵不羁的个性。
②杜甫选择了近体诗中的七律形式,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沉郁悲慨之志,适合杜甫严谨、深沉的个性。 ③白居易也选择了古体诗的七言歌行体,相对于李白的杂言,白诗全是整齐划一的七言体,适合自由流畅的情感表达,但在自由中又不失规整与严谨,适合白居易情感开合有度、收放自如的特点。
3.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和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浪漫主义作品,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2)现实主义作品,注重细节及体验的真实性,常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任务三 品味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活动1 比较豪放与婉约的不同
1.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三首词,从意象、意境、选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意象上,豪放派倾向于大的并且比较开阔的事物,如大江大河等;婉约派则选取相对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如风雨花鸟等。
(2)在意境上,豪放派旨在营造一种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迈的气氛,婉约派则有一种柔和婉转含蓄的格调。
(3)在选材上,豪放派一般抒发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感古怀今;婉约派则爱写男女恋情,悲欢离合,咏物记事等。
(4)在情感上,豪放派多了几分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婉约派则是委婉而又细密,萦绕回环,细腻绵密。
活动2 比较豪放风格之间的异同
2.《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豪放风格的词作,试比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点:①景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