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7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单元检测

1.(15分)(2017·河南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几种货币并行于市,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之增长。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又用银锡造作白金三等,纷扰者久之。后来乃将各种铜钱取消,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谓水衡都尉属官均官、钟官、辩铜三令丞。币制至此,始获安定。直至唐初,才另铸开元通宝钱。自此以前,历朝所铸的钱,都以五铢为文。五铢始终是最得人民信用的钱。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几种货币并行于市”“将各种铜钱取消,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等信息概括。第(2)问,由材料“币制至此,始获安定”可得出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然后根据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如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作为社会规范等叙述即可。

答案:(1)内容:统一币制;禁止民间铸造货币;成立专门的铸造机构。

(2)意义: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币制与钱币重量挂钩,有利于物价稳定;方便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长期的标准性币制。

2.(15分)(2024·贵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出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订合同放牧取利。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 万锭,银1 593锭、金100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

——张岱年《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得以实施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影响。(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等方面回答。

答案:(1)条件:元朝统一中国,统治中枢已靠近南方文明区;忽必烈之前蒙元统治者的夙愿;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北方

亟须南方物产;统一货币的推行;农牧业制度的保障;卢世荣汉人出身、商人经历;忽必烈的支持和推广。

(2)影响:增加了元朝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了统治者对财富的追求;为国家增加了羊、马的来源;巩固了元朝统治;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15分)(2017·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人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可以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或维护地方治安);征收赋税、徭役;统计人丁。特点: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户籍对人身的控制由紧到松;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2)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4.(15分)(2017·武昌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不少人丁聚而复逃。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确保国家财政足额,强调其社会公正的维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人身税向财产税的一个重要转变。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 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的3.01多亿人。 摊丁入亩使占有大量田地富户们被加派到较之以前更重的赋役负担;人民负担并没有减轻,致使“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不苦于差而苦于差外之差;今日之商贾,不苦于关,而苦于关外之关,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

税”。

——中华文史网《论“摊丁入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影响。(8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亟待社会稳定;土地兼并严重,人口逃亡,财政赋税出现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逐渐松弛等方面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清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亟待社会稳定;土地兼并严重,人口逃亡,财政赋税出现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逐渐松弛。

(2)影响:实现了由人丁税向财产税的转变,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摊丁入亩政策有明显的局限性。它没有消除反而加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5.(15分)(2017·郴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7

单元检测1.(15分)(2017·河南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几种货币并行于市,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之增长。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0g0y0k5px9lpyv23wwc1symv1joq10075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