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1.1 拌和站建设
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
1.1.3 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1.1.4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b)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
2
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1.1.6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
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散装水泥、掺和料储存罐应按规定要求安装避雷设施,并设置缆风绳。
b)集料应按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严禁混堆或交叉堆放;含泥量超过规范要求或C40及其以上水泥混凝土用的砂石料应在装车地点进行清洗;进场后集料应按规定标识其质量检验状态。
c)液态外加剂、粉状外加剂均应设置库房储存,下部铺设木板,使外加剂储存离地不小于30cm,离四周墙体不小于30cm 。受潮、过期、变质的水泥、掺和料、外加剂不得随意丢弃,应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1.2 设备配置
1.2.1 拌和设备应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且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集料仓进料口尺寸大小应与装载机送料斗尺寸相